中国散文发展概述
三、魏晋南北朝
辞赋
文学进入自觉时期,文学创作 个性化,文学价值受到重视。
文学阶段
1.特征: ①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 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 赋) ②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 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 益多样化。(骈文) 2.代表作家: 魏:三曹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
朱自清
1社会生活:《执政府大屠杀》《上帝
的娇子》《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2个人家庭:《背影》、《匆匆》、 《给亡妇》、《择偶记》、《儿女》 3风光景物:《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绿》、《白水祭》
三、艺术特征
1重情:描摹世态,剖析内心,怀人
抒情,袒露志趣。 2敏感:目光敏锐,感受独特,幽静 温雅,满蕴诗意。 3绘景:绘声绘色,形象鲜明,融情 于景,情景交融。 4语言:清水芙蓉,缜密细腻,平淡 丰厚,白话典范。
《雅舍小品》
梁实秋散文的代表之作,写于1940年
至1947年间,共计34篇。 《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和四集, 收有自1949年起的二十多年间所写的 小品文109篇,并于1986年出版合订 本《雅舍小品全集》。 自面世以来,再版300余次,风行文 坛。
记述个人经历与生活感遇、见闻和游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
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 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 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 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 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 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 丽呢?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现代散文的产生及代表作家
1白话散文 2美文:周作人在《美文》中,提倡 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后又 强调自我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并将散文划分为言情和言志两类。 3杂文:文学性与批判性的统一。以 时事和社会现象为对象,以犀利的文 笔对假丑恶进行社会批判。其中,以 鲁迅为代表的文化批判最具影响。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元 明 清 散 文 流 派
唐 宋 古 文 运 动 魏 晋 南 北 朝 辞 赋 汉 代 政 论 、 史 传 和 赋 先 秦 历 史 、 诸 子 散 文
一、先秦
1.第一部散文集 2.诸子散文 3.历史散文
卜辞
(殷商巫师)
《尚书》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事)
(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
应用阶段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儒家:《论语》(言简意赅) 《孟子》(言辞雄辩) 《荀子》(论证缜密) 道家:《老子》 《庄子》(想象奇特) 法家:《韩非子》(犀利峻峭) 墨家:《墨子》(逻辑性强) 杂家:《吕氏春秋》(条理分明)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
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 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
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 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 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 落也不是悲哀。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
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 分之七的美。
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 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1.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 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 2.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势日渐 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 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 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 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
鲁迅
1闲话:轻松心态,任性而谈,率真
质朴。 2独语:审视心灵,精神对话,内心 独语。
《野草》:独白,自我灵魂的深沉对
话,对历史、人生、社会的反省与思 考。 《朝花夕拾》:闲话,旧事重提,回 顾童年及青年时代的生活往事。
周作人
散文集《知堂文集》等,诗集《过去
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 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 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青 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 译著《伊索寓言》等。
政论文:
1.贾谊:他的散文善用比喻, 语言富于形象性。 《过秦论》 《治安策》 《论积贮疏》 2.晁错: 《守边劝农疏》 《论贵粟疏》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 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 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 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 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 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 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 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 未能促其定盟。
四、唐宋
古文运动
1.扬六朝余波,讲究辞采的骈文。 古文运动 2.革六朝旧习,散行流畅的古文。
历史散文:
1.《尚书》:原称《书》,到汉 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 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2.《春秋》与《左传》(相传为 左丘明所写,善描战争) 3.《国语》
4.《战国策》(西汉刘向辑成, 长于说事 )
二、汉代
1.史传文 2.政论文 3.赋
史传文:司马迁、班固 汉代散文 政论文:贾谊、晁错
历等,对青少年时代往事的追溯,对 当时文坛笔战和著名作家的回忆,对 社会世相的描摹、讽刺和感怀,浸润 了作家的生活际遇和情感积淀。 在部分散文中,对人生的通病和人性 的弱点,常常不乏漫画式的批评,幽 默式的讥讽与调侃,但不温不火,亦 庄亦谐。
特点
行文朴实真切,晓畅自如,常有笑谈、
谐趣、俚语和学识等点缀其间,出入 自如,出神入化。 简洁典雅,删繁就简,不蔓不枝,由 博返约,清丽隽永,具有贵族气质和 典雅之美。
汉
赋:汉赋四大家等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 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 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 ①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②开创了综合纂史方法。 ③秉笔直书。 ④形象生动。 2.《汉书》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 ②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 ③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
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先后到美哈佛、 德莱比锡大学留学,博士。1923年 回国,在北大、厦大等任教。创办 《语丝》《人世间》《宇宙风》。 1936年去美,1966年赴台,1976年 香港去世。
《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吾国
吾民(英文)》《欧风美雨》《无所 不谈》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早期亦庄亦谐,嬉笑怒骂,30年代开 始提倡性灵、闲适与幽默。以自我为 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生活艺术化。
余秋雨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
等文化散文,并在《收获》开专栏写 作散文。 辞去院长职务后,亲身历险考察了国 内外各大文明古迹,撰写了《山居笔 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 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 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 认目前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 的作家之一。 自1992年《文化苦旅》问世以来,在 文坛内外一直独领风骚。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
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
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 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 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 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 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 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 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梁实秋
雅 舍
一、雅舍
位于重庆北碚城区内。抗战时期,梁
实秋来北碚定居。1940年同吴景超共 同在主湾山腰购得一栋平房,以景超 妻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 砖柱木架,瓦顶夹壁,有屋六间,分 高低两磴,梁实秋住一室一厅。一批 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 弹琴对)散文创作
《文化苦旅》
1992年 《文明的碎片》 1994年 《秋雨散文》 1994年 《山居笔记》 1998年 《霜冷长河》 1999年
《晨雨初听》
2001年8月 《从都江堰到岳麓山》 2001年8月 《行者无疆》 2001年10月 《千年一叹》 2002年10月 《余秋雨简要读本》 2003年1月 《走出十五年》 2004年4月 《借我一生 》 2004年8月 《心中之旅》 2004年9月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关于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 称“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 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中唐古文运 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 清初,作者接踵而起。
《哀江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