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税收制度简介

日本税收制度简介

日本税收制度简介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

国土面积为37.79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1.27亿人。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属于高收入国家,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3.59万亿日元(2001年平均汇率:1美元=121.58日元)。

一、日本税制概况日本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课征的制度,由中央征收的税称为国税,由都道府县征收的税为地方税,日本的税收立法权统一在国会,各种税法都要经国会批准,主要税种管理权集中在中央,一些地方税的解释权或减免权归地方政府。

日本实行的是中央地方兼顾型税制,国税、地方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

国税由大藏省管理,地方税由自治省管理。

日本现行税制共有53个税种,国税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法人税、消费税、遗产和赠与税、地价税、酒税、烟税、挥发油税、地方道路税、石油天然气税、印花税、汽车重量税等;地方税的主要税种有:个人和法人居民税、个人和法人事业税、不动产购置税、汽车税、汽车购置税、轻油交易税、固定资产税、特别土地持有税、事业所税、城市规划税等。

另外,日本的社会保障税不是独立的税种,而是以加入保险的形式缴纳的。

在日本现行税制中,国税所占比重极大,地方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日本的主要税种日本国税和地方税的主要税种是个人所得税、法人税、消费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及居民税等。

( 一 )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在日本的居民和非居民的所得课征的一种税。

1 、纳税人。

日本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是指在日本居住 1 年或 1 年以上的个人,应就其在日本境内外的全部所得课税。

但居民如果无永久居住日本的意图而在日本设有住所或居民并连续居留日本未达 5 年者,则被视为非永久居民,应就其在日本来源所得,以及在日本境内支付或汇入日本的境外来源所得课税。

个人在日本没有住所,且在日本居留未达 1 年者,称为非居民,就其在日本境内来源所得课税。

2 、课税对象、税率。

日本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各类所得,包括利息所得、分红所得、不动产所得、薪金所得、退职所得、事业所得、转让所得、山林所得、临时所得、其他所得等。

所得扣除项目主要有:基础扣除、配偶扣除、抚养扣除、残疾人扣除、老人扣除、孤寡扣除、勤工俭学扣除、医疗费扣除、社会保险费扣除、人寿保险费扣除、损失保险费扣除、捐赠款扣除、小规模企业共济款扣除、杂项扣除等。

其中,配偶扣除、抚养扣除、基础扣除等已从 35 万日元提高到 38 万日元。

日本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1995 年实施减税后的税率如下表:工薪人员的工薪所得扣除最低为 65 万日元。

工薪所得扣除率表: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因基本生活扣除额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化,目前,夫妇带两个孩子的标准工薪家庭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 384.2 万日元。

日本非居民纳税:因工作滞留在日本的时间不满 1 年的纳税人通常被视为非必恭必敬纳税人,该非居民纳税人必须按 20% 的比例税率缴纳工薪税,而不论工薪来源何处。

如果该非居民纳税人作为本国居民在本国纳税,则不在日本缴纳工薪税。

如果该国与日本订有税收协定,该国居民在日本停留时间不满 183 天,其雇主是非居民或外国公司,其工资不是由日本的分支机构支付,则可免除上述 20% 的税。

非居民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须缴纳 20% 的工薪税。

当非居民来源于日本的营业所得属于在日本常设机构的劳务所得,或属于日本的不动产销售收入或租金,均要按居民的相同累进税率征税。

非居民在日本设有常设机构,其个人营业所得与该常设机构有关,应缴纳个人居民税和个人事业税。

日本税法规定,在日本或从日本向居民或非居民、国内公司或公司支付的股息、利息,都要缴纳预提税。

在国税上,股息税率为 20% ,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国税利息税率为 15% ,居民税率是 5% 。

非居民不必缴纳 5% 的预提居民税。

支付给非居民和法人的债券或欧洲债券的利息和清偿所得等,可免征预提税。

3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① 个人扣除项目包括:基本生活扣除标准为 38 万日元配偶扣除标准为 38 万日元;抚养扣除标准为 38 万日元;医疗费扣除最高限额为 200 万日元;社会保险费扣除按照家庭构成扣除标准不同,独身为 11.4 万日元。

夫妇为22 万日元, 1 个孩子的家庭为 28.3 万日元, 2 个孩子的家庭为 38.4 万日元;人寿保险费扣除的最高限额为 10 万日元;损害保险费扣除最高限额为 1.5 万日元;捐赠款扣除的计算公式为:特定捐赠款合计金额- 1 万日元,或者,(年收入金额× 25% )- 1 万日元,其中较少金额作为扣除标准;残疾人扣除标准为 27 万日元;老年扣除标准为 50 万日元;鳏寡扣除标准为 27 万日元;勤工俭学扣除标准为 27 万日元;小企业互助款扣除标准为实际支付的全部金额;各种损失扣除的计算公式为:(灾害损失金额+关联支出金额)-年收入金额× 10% 。

或者,灾害关联支出金额- 5 万日元,其中较多金额者作为扣除标准。

②股息抵免和外国税额抵免。

日本个人所得税法为避免个人所得税和法人税的双重征税设置了股息抵免项目。

应纳税总所得额低于 1000万日元时,扣除额为股息所得的10%,应纳税总所得额超过1000万日元时,扣除额为股息所得的10%和超过部分的股息所得的5%的合计金额。

为避免国内个人所得税和外国个人所得税的双重征税,设置了外国税额抵免。

日本居民的国外源泉所得,依据外国法律已缴纳的外国税额可以从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和居民税中抵免。

③有价证券转让收益征税。

为了方便个人投资者纳税,从 2003年1月1日起证券公司对日本居民或在日本国内拥有常设机构的非居民在证券公司开设的专用账户,免除个人所得税申报事务。

作为临时措施,从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在专用账户上转让上市股票(持有期超过1年),证券公司减按10%代征代缴个人所得税,并设置了100万日元的特别扣除项目。

此外,2001年11月30日至2002年12月31日购进的上市股份于2005年至2007年之间转让时,购进成本为1000万日元的转让收益享受免税待遇。

对于某些特殊的指定证券(法人股、可转换债券)减按20%(15%为国税、5%为地方居民税)征收,转让损失于当期未能扣除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的3年内结转扣除。

4 、征收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依所得来源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申报征收法和源泉征收法。

对利息、分红、工资、退职所得等实行源泉征收,对其他所得实行申报征收。

通常采取预交和汇算两种交纳形式。

个人纳税人将上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上年源泉征收所得税额后作为预交基础税额。

第一期是当年 7 月 1 日到 31 日为止,第二期是当年 11 月 1 日到 30 日为止。

每期交纳预交基础税额的 1/3 。

个人纳税人应在提出确定所得申报表时,将汇算应交所得税,即年应纳税额减去预交和源泉征收税额后的余额,向国家交纳。

(二)法人税法人税亦称公司税或公司所得税,是对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征收的一种税。

日本的法人税开征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最初所占比重较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人税就逐渐成为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种。

1 、纳税人。

法人税的纳税人包括国内法人和外国法人。

国内法人是指在日本国内设立总机构的法人;外国法人是指机构设在日本境外的法人。

法人税税法规定,国内法人应就其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缴纳法人税;外国法人只就其来源于日本境内的所得缴纳法人税。

2 、课税对象、税率。

日本法人税的课税对象是企业的利润所得。

国内法人就经营所得(指企业从事各种经营行为的利润所得)、清算所得(指企业在解散、合并时的清算所得)、退休年金基金(对按规定建立的退休年金基金产生的利息征收,由银行、保险公司等代扣代缴)缴纳法人税。

外国法人来源于日本境内的所得共分为 11 类:经营活动及资产运用所得、提供劳务所得、不动产租赁所得、存款利息所得、股息所得、贷款利息所得、广告所得、生命保险基金所得、外国企业风险准备金、从匿名组合等组织分得的所得、资产转让所得。

日本法人的税率如下:资本额在 1 亿日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 800 万日元以下的部分,适用税率为 22% ;超过 800 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 30% 。

资本额超过 1 亿日元的大中型企业,税率为 30% 。

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利润总额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法人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① 股息的处理:实行法人之间分配股息扣除制度。

法人 A 对法人 B 持股达 25% 以上、持续时间在 6 个月以上的,法人 A 从法人 B 取得的股息全额不征税;持股低于 25% 时,取得的股息 80% 不征税。

② 向外国分支机构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日本法人向外国分支机构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允许扣除,但是必须符合独立公平交易价格的规定。

对资本弱化公司而言,负有关联公司债务的日本法人支付利息的可扣除部分受到限制。

运用公式计算出的负债资产比例超过 3 : 1 时,不得扣除负债利息。

③ 固定资产折旧:纳税人可以选择使用余额递减法和直线法。

残值是购置成本的 10% 。

网站服务器的使用年限为 4 年。

税法规定了不同种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时的年折旧率。

日本公司所得税固定资产折旧率简表④亏损结转:法人合并、分立发生的经营亏损,可以向后结转 5年,即允许从今后5年内实现的利润中抵扣(特殊情况允许结转7年至10年),不论法人税还是法人居民税均不允许亏损向前结转。

⑤准备金制度:税法允许为今后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支的税收制度。

现行准备金包括:坏账准备金、返销品调整准备金、特别维修准备金、海外投资风险准备金和金属矿山预防灾害准备金。

⑥交际费扣除:从 2003年起,对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法人,交际费列支标准为400万日元,允许实际扣除90%。

⑦留存利润征税制度:为防止关联公司内部过度使用节税策略,日本规定了公司内部留成比例最高限额,对年度留存利润超过规定扣除限额的部分,采用特别税率征收。

考虑到内部留成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对其超额留存利润适用较低的三级累进税率:对不超过 300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3000万日元至1亿日元的部分,税率为15%;超过亿日元的部分,税率为20%。

从2003年至2006年期间,对于自有资本比率低于50%的中小企业,停止适用留存利润征税制度。

⑧捐赠款扣除:用于振兴科教文卫或社会福利事业的捐赠款,允许全额扣除。

慈善捐款的扣除比率为应纳税所得的 1.25%或者实收资本的0.125%,但是,对外国分支机构的捐款则一概不予扣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