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王冕六灶学校何永胜2015.1.8教材分析:《少年王冕》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更要体会王冕为什么要下功夫,他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更好地孝敬自己的母亲,从而归结为一个“孝”字。
全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承上启下,转承自如。
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为“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孝敬母亲。
课文另一个特点是语言准确、洗练、形象,对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
学情分析:《少年王冕》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先分层理解、再联系全文体会人物特点。
十岁时,母亲为生活所迫,让他去放牛,王冕说在学堂“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还说他依旧可以“带几本书去读”等,一个孝顺母亲、热爱学习的小王冕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接着,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学画的经过,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奋发自强的毅力,并由此进一步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
在品读时,只有联系全文,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其形象真实、丰满起来。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教学难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过程预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2、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过程预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近——(齐读)《少年王冕》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少年王冕的成长经历:王冕元末明初人,七岁时______________,十岁时______________,十三四岁时______________,十七八岁时______________。
(先指名说,再出示答案。
)2、出示: (齐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师:小王冕,自幼家境贫寒,随着他的成长经历,让母亲感到欢喜的地方无处不在。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1、提出自读要求。
出示(指名读):默读课文,画出王冕让母亲心里欢喜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母亲欢喜的原因,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
2、交流预设:(生读出句子,说出体会,指导读。
)语段一: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师:王冕的话,母亲为什么感到欢喜?(板书1孝敬母亲好学) 重点:王冕真的“闷得慌”?(体会他的言外之意)出示:母亲: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
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2)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王冕从母亲的话里感受到了什么?(3)师:母亲通情达理,但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无可奈何呀!但王冕理解体谅母亲的难处,懂得安慰母亲,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们来读一读王冕母子的对话,体会一下她们的心情吧。
(指名读。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生齐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二: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师: 你从哪儿读出母亲的欢喜呢?想想王冕会怎么答应母亲呢?先读一读写母亲的句子再回答。
(提示关注语言和动作)(2)出示: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
”生答。
师:是呀,王冕一一答应,如此听话懂事,母亲虽含着眼泪,但——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三: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师:你又从哪儿读出母亲的欢喜呢?生说用色显示。
交流预设:师:王冕第一次见到腌鱼腊肉了,他会想……过了几天,王冕又有腌鱼腊肉,他心想……(反复追问,理解总舍不得,体会孝敬)师: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为的是(反复追问)(板书刻苦好学)(2)师: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留给母亲;舍不得花点心钱,为的是——学习。
这两个“舍不得”,让我们感受到王冕的孝顺与好学,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其实就是王冕的一份真诚的孝心。
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孝心读出来吧。
齐读这一节。
(3)(出示——生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四: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1)感悟道理师:十三四岁的王冕都懂得了哪些道理呢?。
相机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师:你读懂了这个道理吗?齐读,读出王冕的决心。
师:王冕怎么会想到这个道理的呢?(引导说出是受到雨后美景的启发)(2)欣赏美景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
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生充分读。
)这雨后七泖湖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预设:动词的准确使用使用,描摹了景物的动态。
一个“镶”字写出了黑云与白云的搭配非常的美丽。
“透”阳光只能是从黑云里透出来,而不是直接照射到地面上。
“洗”写出了树枝的干净、清新与滋润。
师:王冕眼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赞美一下王冕看到的荷花呢?预设:色彩对比强烈而丰富。
同学们,王冕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色彩呢?预设:王冕是按什么顺序欣赏雨后美景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诵读记忆师:我们学会了欣赏雨后七泖湖的美,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名读)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图片,配乐指名读)你们可以轻轻地读出画面上的文字。
师:同学们,景色如此美丽,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留在心里呢?生读背,指名背。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_____________,照得___________。
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里有____________,花苞上___________,荷叶上___________。
(4)感受刻苦师:你们通过诵读的方式把美景留在心里,王冕打算怎么做呢?(学画荷花)师:文中是怎样介绍王冕学画荷花的呢?生读出示: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你从哪儿读出来的?(毫不气馁,持之以恒)(三个月之后)(技艺高)文中又是怎样夸奖的呢?你来读一读。
师:你们想欣赏王冕的荷花图吗?师:你想到用什么词来赞美王冕所画的荷花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逼真)师:俗话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没有老师指导的王冕,在这三个月里会怎么做呢?出示:(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出后指名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但王冕___________。
为了画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他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中、放牛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夜晚的睡梦里……)(5)享受成功师:就让我们一起向王冕的母亲汇报一下吧!(生读)起初画得不好,但他毫不气馁,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由于王冕的勤奋。
他成了画荷花的高手。
这时更让母亲感到欢喜的是——生读出句子。
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师: 拿着好东西,母亲会满心欢喜地想(追问):师:乌鸦反哺。
成功的王冕也知道报答母亲,这就是孝心呀! 出示: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五(1)师:还让母亲欢喜的是什么呢?生读,出示: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
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2)师:这段话中哪些情景让母亲欢喜?预设:用牛车载着母亲,王冕对母亲这样孝顺很让人感动。
师:说到这个载,老师想请同学们看这两张新闻图片。
出示图片:六旬孝子骑三轮载八旬母亲游玩。
退休女教师拉板车载母旅游。
“载”可是一个沉甸甸的,充满爱的字眼(出示范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呢?你们想写一写它吗?生写一遍,师生评价,再写一遍。
预设:王冕的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地画画读诗,持之以恒地孝敬母亲。
(3)师:伴随王冕成长的是一颗永恒孝心。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下王冕的那份孝心。
(生齐读最后一节)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短暂的一节课,让我们见证了王冕的成长,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正在长大的自己说些什么呢?师:是呀,王冕被称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美德,孝敬母亲,勤奋学习,锲而不舍。
他凭着刻苦好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更好地孝敬了母亲,让——生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老师也更希望同学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时时让自己的——生读父母心里十分欢喜。
2、拓展,作业。
师:少年王冕的故事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部书共有56个故事。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王冕正是因为他的刻苦好学与孝敬母亲,深深打动了作者,被排在这部书之首。
请同学们搜集王冕的故事读一读。
师:王冕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请同学们搜集王冕的诗背一背。
板书设计:24、少年王冕刻苦学画孝敬母亲选择一个场景,展开想象。
五(1)班:________起初画得不好,但王冕___________。
为了画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就这样,他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中、放牛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夜晚的睡梦里……)选择一个场景,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