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第一章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第二章蔬菜生长需肥规律第三章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第四章露地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第五章大棚菜茬口咋安排才高效第六章如何安排日光温室蔬菜茬口第一章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一、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0‟27号)省农委《安徽省2010年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皖农菜[2010]45号)县政府办《关于印发蒙城县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蒙政办…2010‟59号)二、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特点:1、面积日趋稳定2、价格稳中有升3、质量更加安全4、效益显著提高三、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获得荣誉:1、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十强县2、国家级蔬菜标准化实施示范县3、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庄周马店甘蓝、马集马庙马铃薯、范集李圩日光温室4、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马集马庙、小辛集城西、范集李圩、庄周马店5、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范集李圩日光温室6、省级蔬菜标准园:小辛集城西村、白杨林场出口蔬菜7、省级标准果园:篱笆郭集黄花梨8、省级蔬菜专业示范村3个:庄周马店、马集马庙、范集李圩四、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总体概况:201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含复种指数),总产量130万吨,产值9亿多元,直接为农民增收7亿多元。

我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资金,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规模经营,积极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要体现在:1、以庄周马店为中心的甘蓝和黄心大白菜(韩国白菜)生产基地。

总面积3万亩,总产量10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甘蓝主要是淮南新丰、上海新丰、京丰一号等。

大白菜主要是青杂、黄心大白菜等。

产地包括:庄周、范集、篱笆、王集、乐土等乡镇。

2、以范集、小辛集为中心的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总面积2000亩,总产量2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黄瓜、番茄、丝瓜、西芹、圣女果、草莓等。

产地包括:范集、小辛集、小辛集等乡镇。

3、以马集为中心的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

总面积2万亩以上,总产量4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早丰、早大白、荷兰15等。

产地包括:马集、岳坊、许町、小辛集、乐土等乡镇。

4、以乐土为中心的糯玉米生产基地。

总面积3000亩,总产量3000吨以上。

主导品种:京科糯一号、万年一号等。

产地包括:乐土、庄周、马集、三义等乡镇。

5、以白杨为中心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总面积1000亩,年产量3000吨以上。

主导品种:荷兰豆、青刀豆、甜豌豆、日本大叶菠菜小菘菜、香葱等。

产地包括:白杨林场、小辛集乡等乡镇。

6、以小涧、王集、庄周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总面积1000亩,年产量2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双孢蘑菇、金针菇、平菇、大球盖菇等。

产地包括:小涧、王集、小辛集、庄周、漆园等乡镇。

7、以乐土、楚村为中心的大樱桃生产基地。

经过连续5年的发展,我县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近千亩,亩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上市初期价格每公斤80元以上,产品十分畅销。

8、以茄果类为主的早春和延秋大棚蔬菜发展势头较好。

主要分布在庄周、小涧、漆园、许町等乡镇,总面积3万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豆角、西瓜、黄瓜等,为早春秋冬蔬菜市场供应提供了丰富的花色品种。

五、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设施蔬菜发展较慢。

春提前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发展缓慢,外地客商前来收菜难以批量供应,难以组织货源。

另外秋延后蔬菜发展标准不高,深秋至初冬前蔬菜市场供应仍处于淡季。

2、加工能力显著不足。

我县是蔬菜生产大县,蔬菜资源丰富,产量多、品种全,特别是适宜加工的蔬菜品种较多,但是本县蔬菜加工企业较少,加工能力显著不足。

3、精品名牌相对较少。

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虽然部分合作社或基地注册了蔬菜商标,但品牌推介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足,精品名牌较少,品牌拉动力不强。

4、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蔬菜产业是弱质产业,是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扶持,但现在的农业政策保险、蔬菜良种补贴、基地建设配套资金等优惠政策未能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体现和兑现。

5、组织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我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组织30多家,但大都是松散型合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户难以从蔬菜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利益回流,难以得到更多实惠,因此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六、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1、狠抓基地建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整和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围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国家级蔬菜标准化实施示范县建设要求,根据龙头企业需求,狠抓甘蓝、韩国白菜种植,争取总面积达到6万亩。

突出抓好糯玉米、金针菇、双孢菇、胡萝卜、出口蔬菜及设施蔬菜种植。

继续扩大秋延后蔬菜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继续做好蔬菜标准园建设。

2、继续搞好科技培训。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继续做好蔬菜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基地、合作社,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大力推广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提升蔬菜产业科技水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3、推进蔬菜产品加工。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巩固现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争取引进2—3家农产品(蔬菜)加工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4、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继续实施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三增、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省财政支农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资金使用规定,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章蔬菜生长需肥规律一、蔬菜需肥特点蔬菜种类繁多,对养分的需求各异,仅蔬菜作物与大田作物比较,在营养需肥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蔬菜是喜肥作物与禾谷类作物相比,蔬菜不仅生物量大,而且养分含量高、养分移出量大。

如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氮、磷、钾含量,比水稻、小麦、玉米要高得多。

相关试验显示,蔬菜吸氮量比小麦高40%,吸磷量高20%,吸钾量高192%,吸钙量高430%,吸镁量高54%。

当然,不同种类蔬菜的需肥量也有很大差别。

2、蔬菜是喜硝态氮作物多数农作物能同时利用铵态氮和硝态氮,但蔬菜对硝态氮特别偏爱,铵态氮过多,会产生严重的生育障碍。

例如,西红柿栽培介质中的铵态氮比例不宜超过30%,尤其在低温时施用铵态氮肥更易出现氨害。

需要说明的是,在土壤栽培中,施到土壤中的铵态氮肥,除土温极低或土壤渍水导致硝化作用减弱外,总是处在不断的硝化过程之中。

因此,决不能认为蔬菜不能使用铵态氮肥。

3、蔬莱是嗜钙作物与一般大田作物相比,蔬菜是需钙多的作物。

据测定,萝卜、甘蓝的吸钙量分别比小麦高10倍和25倍。

我们常见的西红柿、圆辣椒脐腐病,甘蓝、白菜的干烧心病等,均是蔬菜缺钙的生理性病害。

4、蔬菜含硼量高蔬菜,尤其是根菜类蔬菜含硼量高,其含量为禾本科作物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由于蔬菜作物体内难溶性硼含量高,而再利用率低,因此易产生缺硼症。

如甜菜心腐病、芹菜茎裂病、甘蓝褐腐病、萝卜褐心病等生理性病害。

由此来说,蔬菜作物对养分的种类和形态要求严格,必须有的放矢的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商品菜。

二、蔬菜施肥不当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蔬菜施肥不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易使蔬菜发生生理性病害。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易发生由于缺乏营养元素或营养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

如西红柿缺钙而诱发脐腐病,黄瓜蒸腾作用过于强烈引起硅、钙元素在叶缘聚集,导致磷钾养分不平衡而引起金边叶。

在某些施肥量大的地区可观察到过量施肥引起的生理障碍及其引发的严重的病虫害等。

蔬菜各种营养生理障碍测试中可以明显知道:缺钙往往是钾、氨、镁或硝酸过剩引起的;缺镁是钙、钾过剩引起的;硝酸过剩因日照不足引起;在相同日照条件下,作物显示日照不足的,系硝酸过剩引起;锰过剩往往因土壤酸性造成的;硼过剩因施硼肥后往往土壤由碱性调节成酸性后引起;缺硅酸往往因硝酸、氯过剩引起;亚硝酸集聚,因硝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磷、硝酸过剩因缺钾引起;缺锌往往因磷过剩引起等等。

三、蔬菜常用施肥方法蔬菜的施肥方法,大致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

合理施肥是蔬菜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1、什么是基肥?施基肥有哪些作用?施基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基肥是在本茬蔬菜播种或移栽前,结合整地耕翻土壤时施入的肥料,供蔬菜全生育期吸收利用。

生产中多将有机肥、磷肥、部分氮、化肥作基肥施用。

温室或大棚蔬菜,还由于种植条件密闭,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将因有机肥腐解过程中发热或释放有害气体而伤害种子或幼苗。

因而,施用的有机肥应该充分腐熟并在盖棚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施入。

有机肥用量要根据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的质量来确定。

当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很快,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不能适应蔬菜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因而对于有机肥的施用应给予充分重视。

化肥中主要是全部磷肥、镁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作基肥,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1/2和钾肥的2/3以上均可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施用。

化学氮肥作基肥很符合氮肥深施的原则并可提高利用率。

在蔬菜栽培中,施用肥料的主成分和副成分,因雨水淋溶而流失较少,盐类多积聚在土层内。

栽培茬次愈多,施用量(化肥)愈大,土壤集积的盐类也愈多,严重时可能引起水分从蔬菜根系向土壤中倒流而引起盐害。

因此,提倡在蔬菜种植前先测定土壤含盐量。

如果含量在0.2%~0.3%左右,则不宜施用化肥作基肥。

如果含盐量过大,要灌水洗盐,降低含盐量。

为防止一次施肥过量,造成土壤盐类浓度过高,要结合不同土壤质地选择不同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含氯钾肥中的氯,容易提高土壤溶液浓度且含盐指数高。

生产应用时应施用于耐盐性强的蔬菜,对耐盐性较弱的一般蔬菜,提倡施用硫酸钾。

但氯化钾价格较便宜,只要采取减少每次用量、增加施用次数,或施用后多浇水、与硫酸钾交替施用等措施,仍可防止或减轻影响。

但不提倡施用含氯化钠成分的氯化钾,含氯氮肥如氯化铵或含双氯复合肥。

2、蔬菜地如何追肥?追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追肥是指在蔬菜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一般多用速效性化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粪肥也可以作追肥。

追肥用的化肥,应尽量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品种,如氮肥中的硫酸铵、尿素;磷肥中的过磷酸钙、磷酸铵等;钾肥中的硫酸钾等。

追肥要掌握既保证蔬菜能及时吸收到所需要的养分,又尽量减少养分损失并能充分发挥肥效的原则。

在追肥技术上要掌握深施覆土和水肥密切配合的方法,大力提倡灌溉施肥,即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肥料随灌溉水渗入土壤。

灌溉施肥包括喷灌施肥和滴灌施肥。

其优点是灌溉水溶解了肥料并将它快速、均匀地渗入蔬菜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供吸收利用,因而肥效很快,养分损失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