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 Geography of Tourism )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1. 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 ;2 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demand) ;3. 旅游地地理( geography of resorts);4. 旅游流 ( 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 )5. 旅游影响 ( impact of tourist )6. 旅游空间模型( models of tourist space ) 郭来喜认为:1. 旅游地起因2. 旅游者的地域分布3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4.旅游区划5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6 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7. 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1 、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

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形式。

4、旅游通道。

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

从地理学的角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入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旅游地演化规律7、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

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8、旅游区划。

旅游区——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旅游区化的更本目的是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查明其区域基本优势,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长期旅游的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提供科学依据。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开发式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都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其研究内容包括:(1)经济影响:有关旅游与经济发展、旅游与投资、旅游与收支平衡、旅游与就业、旅游与通货膨胀等的关系。

(2)环境影响:旅游对动植物的影响、旅游对水体、大气的影响、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与社会变化、旅游示范效应、旅游与宗教、旅游与语言变化等。

10、旅游规划。

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旅游地演化规律,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订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地规划两个层次。

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与地理学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者都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提。

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讲,它是偏向于社会文化的,因此旅游地隶属于人文地理学。

但旅游资源的自然部分自然地理学也要研究,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

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

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

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

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

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第一节旅游者1、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者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 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按时间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旅游者。

2、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一一是指我国大陆旅游者离开常驻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需要分析马斯洛旅游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相爱)、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一)田中喜一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二)罗伯特麦金托什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和声望的动机三、旅游动机的激发旅游动机有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形成旅游行为。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1基本层次一一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一一娱乐旅游、购物旅游3、专门层次一一休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查、调查,及其他专业活动。

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感知环境而非客观环境的限制。

2、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做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是旅游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一一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年龄、学历、职业等二、普雷(Pred)的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假如他愿意牺牲其他方面的享受,将更多的钱投入旅游,则可达机会沿X 轴向右侧增加;假如他期望得到更大的旅游满族,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敬礼进行信息搜索,则感知机会沿Y轴向下扩大。

反之则现实机会局限在实线方框所构成的信息区内。

现实机会H41 H41 H51H52力口 … …HN1 HN2HNN度假者行为矩阵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到性的调查结果表 明:1. 旅游者的可到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2.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的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 旅行距离决策模式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 费用和旅途不适。

德国经济学家霍雷德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

撇开时间不论,旅行距离 就又两个因素确定,一个是旅程花费,另一个是旅途不适和疲劳。

假定旅游者对各个旅游地没有偏好,一视同仁。

因此可以作出游客的选择旅游方式的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明旅 游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 选择不同旅游方式的满足程度是无区别的。

每一距离都有各自的旅游无差异曲线。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的距离研究表明:一个城市的的旅游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城市距离15Km 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 15~50Km 范围内,21%分布在 50~500Km 内。

500Km 以外,仅占18%的城市旅游的出游市场。

其中500~1500Km 占12%,1500KM 以外占6%。

说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 以内的范围内。

四、 旅游决策过程1、 认识需要阶段2、 信息收集阶段3、 评价对比阶段第四节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省际、全国、国际)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1) 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 2) 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可达机会X增加感知机会YH11 H12 H13 H14 H15 H21 H22H23 H24H25H31 H32H33 (1)H2N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中尺度: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县市内、风景区内)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1)在居住地附近旅游2)在暂住地附近旅游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一、资源个体的评价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一般由研究人员来做,他们的评价一般带有某些非大众化倾向。

从旅游者的行为决策来看,资源的级别取决于资源的知名度和能提供的游玩时间。

人员用独特性来评价更切合实际。

这比研究二、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近邻效应一一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即近邻效应。

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一一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