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材的地位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础。
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课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度,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主要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从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物);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学情分析】学习本内容的有利因素: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物质的构成微粒,化学式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有一定的认识,对燃烧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这对学习本节内容有较好的基础,有助于版本节内容的理解。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不利因素:本节比较系统的扩展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首次接触探究学习,没有明确的思路,有些学生还对前面物质的构成微粒缺乏确切的理解,这给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一难点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生受年龄特征和基础知识的限制,实验操作技能不高,观察、分析能力不强,语言表达、归纳总结能力较低,这给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增加了教学难度。
【教学策略】【讲授法】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a、目的要明确b、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c、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学生应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2. 过程与方法: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和同学做好的实验现象的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交流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史实,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主要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红磷、火柴、玻璃管、单孔塞。
【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点燃→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 SO4→Cu+Fe 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讨论】【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说明】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实验分组进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二。
【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
【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
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定守质量恒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没有改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45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将从教材解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简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通过本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巩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知识,同时又为之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知识点本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和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 教学目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定义;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2)通过实验,学生应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和同学做好的实验现象的分析。
4.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依据专业知识的认知范围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5. 课时安排根据内容的重要性我认为本课安排课时一为宜。
二、教法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认为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贴近生活举例,提问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然后进行试验验证,得出结论。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指导学生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接受式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
以上是我对教材及教法学法的分析,下面陈述我们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2个教学环节,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我将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 P+O2点燃→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 e+C u SO4→C u+F e 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提出疑问,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根据提出的疑问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相应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在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如: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学生实验分组进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二。
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如: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3.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观察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我教给于合理的解释如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给出的解释是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
在实验二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上述我将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而得到的结论,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