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课件.ppt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课件.ppt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化学上册》 第七章 第1节
质量守恒定律
延庆四中 于新玲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思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地位作用
分子、原子 化学反应实质 定量计算
承 上 研究 质量守恒定律 启 下
化学方程式书写 化学方程式计算
D.分子数目
3.亚硝酸钠(NaNO2)加热到320oC,能分解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O2 B.N2 C. NH3 D.SO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升氢气和1升氧气反应能生成3升水。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少,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只有固体、液体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与, 就不遵守该定律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 丝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总和。
探索新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判断并说出理由,并归纳定律的关键词:
(2)小明利用右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1g冰完全融化成水后质量仍是 1g,此变 质疑 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盐 酸 碳 ②15克镁在 8克氧气中燃烧完后,镁条剩 酸 钙 余3克,则生成氧化镁质量是 23克( ) 粉 末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是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前提, 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它属于概念学习 教学 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 因此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重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因是化学方程式书写 教学 的基础,但由于其涉及微观领域,学生感觉比 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难点 较抽象。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总质量究 竟是否改变?
探索新知
问题线索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 总质量是否改变?
怎样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定律中的关 键词是什么?
•从微观角度如何解 释质量守恒原因?
探索新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
自主归纳
汇报交流
•准确表述质量 守恒定律内容
•2个实验中的等式关系
讨论分析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为什么相等? 合作探究
得出启示
如何改进
探索新知----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线索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 总质量是否改变?
活动及素材
实验探究、 分析、表述
核心知识
•建立质量守恒 定律的概念
怎样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定律中的关 键词是什么?
阅读、分析、 讨论、归纳
•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的涵义
•从微观角度如何解 释质量守恒原因?
揭示本质,概念深化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探索新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线索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 总质量是否改变?
活动及素材
实验、讨论、 分析、归纳
核心知识
•建立质量守恒 定律的概念
怎样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定律中的关 键词是什么?
•从微观角度如何解 释质量守恒原因?
•小组合作
•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实验为基础,突出概念形成
知识
•四个 突出
•以练评为手段,突出概念理解
•以思维为核心,突出概念深化
•以习题为载体,突出概念运用
能力
教学模式
• 学生参与提供帮助 • 关注学生落实情况 •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学案
• 展示素材和情境 •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3min 探索新知 33min 应用新知 5min 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3min
1min
情景引入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 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 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 质量增加了,因此他认 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 总质量不相等。
引发学生思考
1777年,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 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 时,却发现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教学目标的确定
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的含义和化学变化中 质量守恒的原因;能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质 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 定量研究问题,提高学 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 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初 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发现 史的介绍,体验科学家发 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通 过小组讨论交流,发展善 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 求实的科学品质。
ppt
化学 课堂
• 加强同伴互助 • 调动学生积极性 • 利用评价激励
小组 合作
课堂教学中追求的境界:
重在启发,贵在引导,
妙在点拔,巧在调动。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去体验, 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克服, 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
布置作业
面向全 体巩固 所学
A层:学案上1---9题
B层:学案上10-11题
拓展性、 提高性兼顾

•两个 体现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20% •学生活动 听到的 ; 教学设计 看到的30%; 层次性 说的 70%; •学习检测 •课下作业 做的90%。
•学案导学 •科学探究
• 学习方式 我听过,我知道 多样化 我看过,我记住 我说过,我理解 我做过,我学会
•从微观角度如何解 释质量守恒原因?
微观模型展示
•从微观解释质 量守恒的原因
应用新知
[基础过关题]
1.在A + B→C的反应中,5gA和一定B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9gC,则反应的B是 克。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A. 物质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应用质量守 恒定律的概 念及原因




氢气 + 氧气
反应前
前 化 学 反 应
反应后







质 量 不 变
探索新知----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线索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 总质量是否改变?
活动及素材
实验、分析、 归纳、表述
核心知识
•建立质量守恒 定律的概念
怎样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定律中的关 键词是什么?
讨论、分析、 归纳、理解
•理解质量守恒 定律的涵义
宏观微观统一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
已有知识和能力
认识物质微观构 成和化学反应实 质;具备一定的 实验操作和设计 能力;能应用观 察、比较、分析 归纳等方法学习 化学知识。
存在的问题
以单一物质的质 量为基准去认识 质量守恒定律; 在归纳概括时仍 有主观性和片面 性;从量的角度 认识化学反应的 观念还有待建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提高题]
课堂小结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个数、质量均不变
守恒 原因
微观模型方法
科学探究方法
形成 定律
质量守恒 定律
定量研究方法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决 问题
拓展提升
不断探索 1916年 验证定律 1912年 验证假设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 公式,人们又认识 到能量守恒定律。
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实验, 质量变化小于千万分之一。因此 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1777年
提出假设 1756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大量的实验, 也得到同样的结论,从而验证了罗蒙 诺索夫的假设。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燃烧, 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于是他提出在化学变 化中物质总质量是守恒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