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林语堂
译作赏析
• 《浮生六记》沈复 •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 • 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 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Lin Yutang) • Five years were to pass before our wedding candles burned , at dusk, on the twenty— second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of the rat一1780.(Shirley M. Black)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
So dim,So dark,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The weather,now warm,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 How can thin wine and bread Serve a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piercing wind of sunset!
翻译家 之 林语堂
主讲: 资料收集:
走近林语堂
生平简介 译著 翻译思想 译作赏析 启迪
生平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 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 玉堂,又改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 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 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 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 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 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提名。
翻译思想
• 1. 翻译理论
• 《论翻译》是林语堂先生最系统、最 全面论述翻译理论的文章。 • 在《论翻译》中,他明确提出:翻译 是一门艺术。 • 翻译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从事这门 艺术的人就必须有基本的素质和遵循 的准则,《论翻译》着重阐述了对译 者的要求与翻译标准这两方面的问题。
• 2.对译者的要求 • 对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方面,林语堂提出: 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 彻的了解; • 第二,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 畅达的中文; • 第三,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 及手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
• 3.翻译标准
• “三标准”:忠实、通顺、美 (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 • 忠实标准四义:非字译、须传神、非绝对、 须通顺 • 通顺标准:以句义为先, 字义为后。 • 美的标准:“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的一 面需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 做一种艺术。” 翻译诗文、小说之类,则 “于达用之外,不可不注意文字之美的问 题”。
“花烛之夕”意为“举行婚礼”。“夕”虽然有 “傍晚”之意,但在这个成语中只是一个笼统的时 间概念,并非确切的某个时间。林语堂提出“译者 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因此, 他对“花烛之夕”的翻译是“our wedding took place”,而Shirley M.Black将它译成“our wedding candles burned,at dusk.”虽然Shirley M.Black将 成语“花烛之夕”的每一个字都译了出 来,但是译 文很可能给目的语读者造成误解:读者看 到“dusk” 一词,不免联想到原来中国的婚礼总是在 晚上举行 的。林语堂没有对“花烛之夕”字字对译但是,他 的译文为目的语读者传达了该成语的确切 含义。
英译汉
《卖花女》(英·萧伯纳原著,剧本),1928年5月上 海开明书店初版。 《新俄学生日记》(俄·窝格耶夫原著,小说,与张友 松合译),1929年6月上海春潮书局初版。 《新的文评》(美·史宾岗原著,论著),1930年1月 上海北新书局初版。 《成功之路》(美·马尔腾原著,论著),1939年10月 上海中国杂志公司增订再版。 《怎样训练你自己》(美·罗德原著,论著),1940年 4月上海东方图书公司出版。 《易卜生评传及其情书》(丹麦·勃朗特司原著,传 记),1940年8月上海大东书局出版。 《彷徨飘泊者》(英·台维斯原著,小说),1941年3 月上海朔风书店初版。
怎敌他晓来风急?
启迪
Thank you
原文中的“相” 字被译成 “interdepend”, 含有“相互依 赖”、“彼此 共生”之意, 是非常好的; 再看形式,简 洁明了,字数 不多不少,做 到了在形式和 内容上的忠实 原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The man of superior character is not (conscious of his )character, Hence he has character.
译著
汉译英
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女兵自传》,谢冰莹 原著,小说),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ng (《〈子见南子〉及其他》,林语堂原著,剧本、散文集),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A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 Translated by Lin Yutang(《〈老残游记〉及其他》,清·刘鹗原著, 小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浮生六记》, 清·沈复原著,小说),1941年上海西风社初版英汉对照 本,1942年英译本由纽约现代书局出版。 Miss Tu(《杜十娘》,据明·冯梦龙原著《杜十娘怒沉百 宝箱》写译,小说),1950年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初版。
《道德经》老子
有无相生, Being and non—being interdepend in growth, 难易相成, Difficult and easy interdepend in completion, 长短相形, Long and short interdepend in contrast 高下相倾, High and low interdepend in position, 音声相和, Tones and voice interdepend in harmony, 前后相随。 Front and behind interdepend in company.
下德不失德, The man of inferior character (is intent
on )not loshe is devoid of character.
“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 “有德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德”、“没德的人自以为自己没 有失去德”。译文分别加上了“conscious of ”和“is intent on ”对意思进行补充。对形式上的处理:“superior”与 “inferior”对称、“The man of superior character”与“The man of inferior character”对称,“has”与“is devoid of”对 称。所以说这段翻译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很忠实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