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案(含答案)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案(含答案)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含答案)第第27课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导航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所学科学知识。

一.两弹一星1原因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判断正误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提示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是客观目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成就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6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问题思考思考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提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东方魔稻”1发展概况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

2实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问题思考思考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提示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1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问题思考思考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什么提示“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

2意义1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3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归纳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科技发展的不同特征及成因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特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成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必须发展高新军事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政治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环境;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经济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生活振奋了民族精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文化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针对练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A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B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但就整个综合国力来看,我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D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D 项。

A.B.C三项为我国取得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

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神舟”五号应用图片所示科技成果涉及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研究领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应用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研制核武器的主要目的。

提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材料二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应用2材料二说明“两弹一星”具有什么意义提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国际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1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在军事领域,不能说是为了建立科研体系,更不是为了发展生产,故C.D两项错误。

2xx武汉二中高二月考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重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故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xx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ABCD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可以得出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出现的科学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时间不符,故错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正确;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正确;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

4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

“蛟龙”下海,“神一”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答案B解析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所以选B。

5xx海口调研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1960年1980年1985年1988年科研经费22.753.38393基建经费11.111.31825总额33.864.6101118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答案C解析材料提供的是关于科研中基建支出的数据,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建设,而且数据是在缓慢增长的,不是萎缩,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出是否浪费,故B项错误;从1960年开始到1988年,科学研究中的基建支出逐渐增加,体现了国家在逐步改善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没有涉及使用率的问题,故D项错误。

6xx四川成都七中高二月考20世纪六七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等一系列科技成就,其主要原因是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 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革”错误答案B解析我国之所以在20世纪六七年代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主要是因为政府的重视并且有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B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