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文学作品选读

唐宋文学作品选读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
及《破阵子》(四十年 来)、《忆江南》(多少 恨)及《乌夜啼》(林花 谢了)、《浪淘沙》(帘 外雨潺潺)等 。
李煜
沈际飞《南唐二主词汇笺》:“唐五代之词,有句 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 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曕、少游、美成、 稼轩数人而已。”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4:“花间之词如古玉 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 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王国维更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为之词。”
南唐词
有浓重的感伤情调,显得雅致、蕴藉,气象 有所扩大,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直接 的推动作用。 南唐词人中著名的有冯延巳、李璟等,而以 后主李煜成就最高。
李煜
《古今词话》:“后 主疏于治国,在词中 犹不失为南面王。” 一般都以李煜亡国被 俘为界,把他的词作 分为两个时期。
李煜
柳永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 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 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 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 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 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 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 或“吊柳会”。
《蝶恋花.庭院深深》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 “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 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 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 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古今词话》引清人毛先舒语) 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 “‘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 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俞 平伯《唐宋词选释》)
柳永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 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 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 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 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 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 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 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 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前期的李煜风流潇洒,醉酒 欢歌,词作主要是反映宫廷 豪华生活与男欢女爱之情, 大抵声色豪奢,风情旖旎, 虽多思想空虚之作,但词采 华丽,情真景切,在鲜明生 动的形象中显示出妩媚的情 态,艺术风味比较浓郁。
李煜
后期则几乎都是“日夕以泪洗 面”的深哀巨痛。大多怀恋旧 时光景,感叹个人遭际,感情 真挚,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 艺术性,但思想则显得消沉, 反映了失去政权的君主的亡国 之悲。 《人间词话》:后主之詞,真 所谓以血书者也。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 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 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 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渔家傲》 《苏幕遮》
唐宋文学作品选讲
宜宾学院中文系
周世伟
花间词
《花间集》与《花间集序》 创作目的——“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妖之 态”,主要供给“锦筵公子、绣幌佳人”以 歌唱、欣赏;
总体内容
总体内容——“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 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孙光宪《生查子》:“春鬓与春愁,何事年 年有,半为枕前人,半为花间酒。”
欧阳修
基本延续五代以来柔曼 婉约的风格传统,多用 小令,写相思离别之苦。 又于 “因循中求变” , 能细腻刻画人物的内心 情态,为宋词发展开启 了新路。
欧阳修
有以柔情胜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深致的如《蝶恋花.庭院深深》。 并十首《采桑子》,例属山水词,即景抒怀, 笔触疏朗,如第四首“群芳过后”,就显得 立意新颖,构思别致。 前人曾说:“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 婉国维《人间词话》:“画屏金鹧鸪” 《梦江南》(梳洗罢) “似有唐人绝句风调”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 )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 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 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女冠子》)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舒犹未醒,醺醺酒气 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尝道人生能几何? (《天仙子》)
王衍《醉妆词》:“者边走,那边走,只是 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都为花间酒。”
基本风格
合律:“响遏行云,字字而偏偕凤律”; 香艳:“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所 谓词为艳科。 花间词以艳情、爱情为突出主题,以女性形 象为优势性意象,以婉约柔美为基本风格, 奠定了词的本色论体系,标志了词的完全成 熟。
《望海潮》
总序:杭州—— 1、历史久、形势盛; 2、市容美、人口众; 3、江面宽、波涛险; 4、物资足、市民富。 特写:西湖——山水、花卉、音乐、人物、 气派、赏玩、地位和影响
苏轼
《白雨斋词话》说: “人知东坡古诗、古文 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 词尤出诗文之右。”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柳词的思想内容
1、都市承平气象,以写杭州西湖的《望海 潮》最为著名。 2、羁旅行役之愁 ,如可做姊妹篇论的《雨 霖铃》和《八声甘州》。
3、风月青楼之情 ,如《定风波.自春来》、 《锦堂春.坠髻慵梳》 等。
柳词的艺术成就
1、大力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2、由比兴为主转为赋体,“以赋为词”。 3、善于开合点染。 4、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雅俗并陈。 5、讲究音韵格律,能“得音调之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