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形态讲解一

经典形态讲解一

一、双顶形态(一)、意义所谓双重顶是指价格上涨到某一程度后,出现较大的成长量,随之则呈现小量拉回,接着价格再度上涨到几乎与第一个波峰相同的高度,量亦放大,但是却小于第一个波峰的量。

而这个量缩是一个弱势格局,当价格再度拉回时,跌破颈线,则双重顶完成,趋势反转发生。

并非二个波峰出现便是一个双重顶,真正的双重顶其实不常见。

许多双波峰的出现其实仅是一个整理型态而已,之后价格持续往原趋势前进,而非反转。

在上涨趋势中,第一个波峰带着大量向后回撤是正常现象,价格上涨遇到获利卖压而拉回是合理的。

但如果趋势维持,则拉回的幅度不应太大,不应超过20%,否则是一种弱势格局的讯号。

当股价回落到某水平,吸引了短期投资者的兴趣,另外较早前沽出获利的亦可能在这水平再次买入补回,于是行情开始回复上升。

但与此同时,对该股信心不足的投资者会因觉得错过了在第一次的高点出货的机会而马上在市场出货,加上在低水平获利回补的投资者亦同样在这水平再度卖出,强大有沽售压力令股价再次下跌。

由于高点二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资者感到该股没法再继续上升(至少短期该是如此),假如愈来愈多的投资者沽出,令到股价跌破上次回落的低点(即颈线),于是整个双头型态便告形成。

在第二个波峰拉回后若跌破原来支撑线,则显示在心理压力因素下,后续的卖压将涌现,引发另一波价格的下跌。

另外,真正的双重顶的二个高峰出现的时间可能在数周至数月之久,时间过近的双峰可能只是整理。

无论是“双重顶”还是“双重底”,都必须突破颈线(双头的颈线是第一次从高峰回落的最低点;双底之颈线就是第一次从低点反弹之最高点),型态才算完成。

双重顶常被称为M头,而双重底则常被称为W底,这是因为其形状的关系。

如果双重顶或底发生在大波段的价格走势之后,则代表趋势发生反转。

当价格自第二个波峰下拉后低于二峰间的谷底时,则M头完成。

其后将发生一波下跌走势,幅度和头与颈线间的距离大致相当。

(二)、应用原则1、对于双重顶形态来说,先前应该有一段长达数月的上升趋势。

否则就不存在反转形态的说法。

而双重底先前也应该有一段长达数月的下跌趋势。

2、双重顶的第二个头部在形成过程中成交量通常缩小,并且在升到第一个头部区域的价位时就会碰到阻力,当第二个波峰无法有效突破第一个波峰时,弱势格局会显得更加明显。

两个头部之间相隔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到数月,一般来说是1-3个月。

两个头部一般高度相近,之间的差距应在3%之内。

通常来说,第二个头可能较第一个头高出一些,原因是看好的力量企图推动股价继续再升,可是却没法使股价上升超逾百分之三的差距。

而双重底的第二个底部形成过程中成交量通常缩小,并且在跌到第一个底部区域的价位时就会得到支撑,这表示两个谷底是市场对价格底限的测试,经过二次测试不破显示测试成功,代表市场认为的低点。

但测试成功不代表价格便会反转,价格须在颈线带量突破,则趋势的反转型态才告确立。

一般双底的第二个底点都较第一个底点稍高,原因是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在第二次回落时已开始买入,股价没法再次跌回上次的低点。

3、双重顶的第二个顶部下跌时应看到成交量放大或加速下跌的陡度,也许还会伴随着一到两个缺口。

对于双重底来说,在第二个底部的上升过程中,成交量放大的作用更加至关重要。

双头的两个高峰都有明显的高成交量,这两个高峰的成交量同样尖锐和突出,但第二个头部的成交较第一个头部显著为少,反映出市场的购买力量已在转弱。

双底第二个底部成交量十分低沉,但在突破颈线时,必须得到成交量激增的配合方可确认。

双头跌破颈线时,不须成交量的上升也应该信赖。

4、对颈线的突破应该放量并且伴随着更加陡峭的行进路线。

5、双重顶的颈线被突破后将转化成阻力线,而双重底的颈线被突破后将转化成支撑线,突破后有时会发生回抽再次测试颈线,这通常能提供第二次进场机会。

6、尽管M头的形成看起来很直白,技术分析时还是应谨慎小心:①双重顶形态中有时也会有“多头陷阱”情况,即第二个顶部比第一个顶部高,使人们误以为又一波升势将要来临。

当人们在突破买入情况下,股价确掉头向下,构筑了第二个顶部,这就是“多头陷阱”。

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以上面讲的双重顶的形态研判标准来操作。

偶尔会出现三重顶(底),其特征为第三个波峰(底)的高度与先前接近,但成交量更少。

但这个型态罕见。

②、两个头部之间的周期应该为1个月左右,如果两个头部相隔太近,则它更可能只是一个在阻力区域的普通的收敛形态,而不是一个反转信号。

③、从第一个头部下跌的幅度应至少有10%。

少于10%的下跌不足以代表显著增加的卖压。

注意观察股价在谷底时的表现,如果股价在上冲过程中艰难,说明购买需求正在干涸。

上涨过程中如果成交量萎缩,则进一步表明购买需求正在变弱。

④、最重要的是防止掉进空头陷阱,应等到支撑颈线被确认跌破,而且通常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

这里可以用价位或者时间来作为过滤器。

比如跌破3%时作为确认信号,或者跌破后3天之内仍在颈线之下作为确认信号。

二、双底形态双底形态,也称w底,是很多投资者所熟知的底部反转形态之一,但往往由于了解尚浅,只要见到w形状的都认为是双底,而按照双底的操作方法入场,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双底形态的操作和该形态在形成前后的演变,只有对潜在变化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遇变不惊。

图形所示的为一个典型的双底反转形态,从这个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出双底在构成前后有4个显著的要素,作为我们判定某阶段走势是否为双底的依据:* 1.原有趋势为下跌趋势* 2.具备两个显著的低点,且价位基本接近,有跨度(即两个点要相互呼应)* 3.第二次探底的节奏和力度要有放缓迹象* 4.有效向上突破颈线确认***标准双底形态的操作1、有依据的入场点在双底走势中,最有依据的买入机会在向上突破颈线后,以及突破颈线后的回抽确认机会,即图中的红色点;而图中的黄色点则只是带有博弈性质的机会,是否能够入场或者说是否能按照双底来入场,需要更多局部走势与指标的配合来进一步判断。

2、合理的止损位置作为最有依据的止损价位,应该是双底形态的底部,只有底部被向下突破才能确认双底形态的失败;而在实际走势中,可能双底的幅度较大,而导致直接以下破最低位作为止损设置的幅度偏宽,盈亏比并不合适,这个时候就要求在上破后寻求止损价位的时候参考图中的止损价参考线,这两条线实际为汇价上破前的显著低点和高点。

3、理论最小目标的计算理论最小目标为双底形态幅度向上直接番一倍的距离,但这只是最小距离,实际走势中的幅度计算应该不只限于此,应该更多地参考大形态上的走势,主要看汇价所处的大形态运行阶段和节奏。

***双底形态未形成前的演变与操作a为双底形态在开始形成之初的雏形b为典型的双底形态c为双底雏形演变成三底,在判断的时候注意每一次探底过程中力度的逐渐减弱,以及指标的配合。

d为双底雏形向上反弹失败,反弹力度逐渐减弱,而形成三角形中级形态,后市继续下跌;e为标准的abc之字形反弹结构,与双底形态需要严格区分,表现为向上突破颈线之后上涨动力显著减弱,难以维持,很快再次跌落大颈线一下,形成之字形修正后继续下跌;f为旗形调整,表现为反弹动力不佳,而下跌动能短时间内难以很快汇聚,形成的这样一个修正时间稍大的中继形态,后市继续转为下落。

在实际走势中的判断,当出现双底雏形后,至少需要针对以上情况对接下来行情的运行做出节奏判断,以确认是否是双底形态。

***大型双底形态形成前的预判操作在某些大型双底形态中,由于整个双底的运行时间很长,如果我们简单地按照小型双底的操作方式等候突破,则可能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要求我们通过局部走势对接下来的行情有一个预判。

比如上图,整个双底的构筑时间超过了1年,难道我们1年就不用操作了吗?当然不是的,在汇价的上涨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大级别的中继形态来暗示汇价还将继续上行,从红色中继形态来看,已经可以预期汇价将向上突破颈线,这时就可以按照中继形态的操作方式入场;此后在蓝色方框内又提供了一个显著的小型中继平台。

最后,当汇价向上突破颈线时,所要做的就是坚定地中长线持有。

在底部形成并逐渐上涨的过程中,中继形态的方式也不止矩形横盘中继一种,比如简化图中的旗形、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等都可以看作入场的信号,这就要求大家将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结合起来运用。

三、圆弧顶(底)形态圆弧顶反转形态不同于头肩形,W形,V形反转形态那样剧烈,它是市场渐进渐变的结果,圆形顶反转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呈现出一种圆弧形的走势。

圆弧顶的形成机理如下1、市场在经过一段买方力量强于卖方力量的升势之后,买方趋弱或仅能维持原来的购买力量,使涨势缓和,而卖方力量却不断加强,最后双方力量均衡,此时股价会保持没有下跌的静止状态;2、如果卖方力量超过买方力量,股价就开始回落,开始只是慢慢改变趋势,跌势并不明显,但后期则由卖方完全控制市场,跌势便告转急,说明一个大跌趋势将来临,未来下跌之势将转急变大;3、在多空双方拉锯形成圆弧顶期间,影响股价的经济、政治、市场人气、突发消息等各种因素均没有发生,市场只是物极必反的转势心理占据了主导地位,类似温水煮青蛙式的出货情况。

圆弧顶形成的特征及条件如下1、在形态形成的初期市场中往往弥漫着极度乐观的气氛;2、成交量没有固定明显的特征,盘面上有时出现巨大而不规则的成交量,一般呈V形,有时也呈圆顶形状;3、圆顶反转的理论目标点位价格很难确定,一般只有通过支撑压力、百分比、黄金分割等方法来预测价格;4、有时当圆形头部形成后,股价并不马上快速下跌,只是反复向横发展形成徘徊区域,当股价一旦向下突破这个横向区域,就会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当出现圆弧顶走势后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操作策略。

由于圆形顶没有象其它图形有着明显的卖出点,但其一般形态耗时较长,有足够的时间让投资者依照趋势线、重要均线及均线系统卖出逃命。

圆弧底形态属于一种盘整形态,多出现在价格底部区域,是极弱势行情的典型特征。

其形态表现在K线图中宛如锅底状。

圆弧底形态的形成是由于价格经过长期下跌之后,卖方的抛压逐渐消失,空方的能量基本上已释放完毕,许多的高位深度套牢盘,因价格跌幅太大,只好改变操作策略,继续长期持仓不动。

但由于短时间内买方也难以汇集买气,价格无法上涨,加之此时价格元气大伤,价格只有停留在底部长期休整,以恢复元气,行情呈极弱势。

持仓人不愿割肉,多头也不愿意介入,价格陷入胶着,震幅小的可怜,此时,价格便会形成圆弧底形态,该形态也被称之为价格“休眠期”。

在圆弧底形态中,由于多空双方皆不愿意积极参与,价格显得异常沉闷,这段时间也显得漫长,在形态内成交量极小。

圆弧底形态通常是大型投资机构吸货区域,由于其炒作周期长,故在完成圆弧底形态后,其涨升的幅度也是惊人的。

投资者如在圆弧底形态内买进,则要注意大型投资机构在启动价格前在平台上的震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