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汇总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D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1(2》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Q )物理意义:表示物休位置变化的快慢[平均速度严巻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当加-0时山二号^方向为那一刻的运动方向 「①速厦是矢童,而逋率是标量 平均速率=遐遅时何艸砲卒时间③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I 加速度峠定小=汪汽速度的变化率人单位m/乳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不确定[意义:表示位移随时何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俨一E 图象丿 ②判斯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1 ③比较运动快慢 I ④确定也移或时间等 图象](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I 图象]③判斷运匪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 ④ 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⑤ 出较加速度大小等X[根据纸带上点谨的疏密判断运动情况'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卫=善.粗略求瞬时速度’当心取很小的值时,瞬时速度釣等于平均速度x=aT 2 , o (a 6 a 5 a 』(a 3 a ? aJa2(3T)(推述运动的物理量v 速度⑶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2②平均速度二运动的描述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物理意义:表不物体速度蛮化的快馒 定义2=耳^(速度的变化率人单位m/d 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不确定 、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的区别'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判斯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卩一£图象」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 、④确定位務或时间靈臾匸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② 求位移(面积)③ 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 ④ 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加速度恒定•速度均匀变化] Vt = v^+at 工=Sf+*亦< —说=2a 工一 询+讪 吟一y-二叫 a 与v 同向,加速运动;a 与v 反向,减速运动。

咽—II匀变速 直线运€ 动的规律咱由落体运动la=g(二)力:(力是物低问的相互作用 力的槪念{力的相互性、矢最性 L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万有引力 四种基本J 电磁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犀撫力等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Ji 力、压力、支持力等i 产生:由于地球?I 引如向:竖直向下 力W 大小iG=mg重心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均匀物休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产生|①物休直接接触②接能处物体发生了欝性形变 J 方向;彈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轲.力学中 常见的1三种力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力的分类① 在接粧面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与接融面垂直 ② 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爛收嫡的方向. 胡克定律^F-kx[产生:①物体接融且挤压② 接融血粗糙 ③ 有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FWF.[产生;①物体接触且挤压② 接蝕③ 有相对运动 方向,沿首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 tF^/iFy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力的合成連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与分解[合力范HdFj-FaKF^Fi+fi.正交分解滑动摩攘力<F=KX.(三)牛顿运动定律:f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和“科学推理”内容:「顿第一定律JI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k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表现形式: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合=ma此式成立的条件是各物理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v「同性: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力与〈异体: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反作用力I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两类基本问题厂1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牛顿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分析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静止 平衡状态■ I 匀速运动{F x 合=0F y 合=0「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I 常用方法 < 矢量三角形动态分析法相似三角形法 1正、余弦定理法物体的平衡二、典型例题例题仁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 = 3.20 cm, x2= 4.74 cm, x3= 6.40 cm,x4=8.02 cm, x5= 9.64 cm, x6= 11.28 cm, x7 = 12.84 cm.(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例3.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

求:(1) 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4.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W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

求:(1) 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2) 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例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例6.质量m = 4kg 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 力F = 40N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 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尸0.2,力F 作用了 5s ,求物块在5s 内的位移及它在5s 末的 速度。

(g = lOm/S 2, sin37°= 0.6, cos37°= 0.8)例10. 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 先减小,后还原 B. 先增加,后还原 C. 始终不变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例11、水平传送带以4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 AB 间距为20m ,将一质量为2Kg 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 端,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 0.2,求木块由A 端运动到B 端所 用的时间。

(g = 10m/s 2)例7.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 G 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 ?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例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斜面体的 质量为M ,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 , 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 F 应多大?例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水平细线和与竖直方向成 状态,试分析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角的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A Q例13.如图4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B的斜面体B处于静止状态,其斜面上放有与之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 A.现对斜面体B施加向左的水平推力,使物体A和斜面体B 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直到A和B开始发生相对运动,关于这个运动过程中A所受斜面的支持力F N以及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F N增大,f持续增大B . F N不变,f不变C. F N减小,f先增大后减小D . F N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例14.如图8所示,物体B靠在水平天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B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比,则关于卩、浮的值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 .小=0,宦工0B .小工0,宦=0例15.如图2-2-23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 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F1增大C . F2增大B . F1减小D . F2减小图2- 2 -2316.下图是某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例12、木块A、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10Kg和20Kg,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地面光滑。

设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木板B长2m,木块A静止在木板B的最右端,现用80N的水平拉力将木板B从木块A下抽出来需要多长时间?(木块A可视为质点,g= 10m/s2)A. 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B. 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C. 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D. 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1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 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四个错误•例题 1 答案: (1)V5=1.31(2)2.5v a —例题2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t 可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变 化量和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若速度变化量没有确定,也不能确定加速度一定越大。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并不是 速度的变化量为零,故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答案:C例题3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所以V 4:V 54:5第4s 末的速度为44v 4v 5 6m /s 4.8m/ s 55(2)由x v t 得前5s 内的位移为:2 2 所以 X 5• X75.75 5因为 x l: x 2:x 3:12:22:33 *(3)由(2)可得 2 2x 1 : x 5 1 : 5(1)因为 V 1:V 2:V 3:=1: 2:3:前7s内的位移为: r、因为 X l : X3 . = i : 5: 所以x i:x3= i : 5第3s 内的位移x 35x i5°6m 3m例题4解析:(i )追上即同一时刻二者处于同一位置,由于它们出发点相同,所以相遇 时位移相同,即乂汽=x 公af/2 = v 汽t t = 2v 公/a = 2 i0/0.5= 40s(2)在汽车速度大于公共汽车速度过程中,二者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之后公共汽车速度将大于汽车速度,二者距离就会减小,所以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