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东新区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doc

柳东新区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doc

柳东新区2015年总结和2016年计划一、大干快上,“十二五"时期柳东新区实现跨越性发展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柳东新区建设发展激流勇进的一年.“新常态”下,新区坚决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和新区“2345”发展方针,坚持“稳中求进、逆势上扬、有效发展、统筹兼顾”的工作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胜利完成了年度和“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上级党委政府建设千亿元新区的战略构想。

据统计:全年柳东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81.2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高新区(直管区,下同)完成621.29亿元,同比增长22.89%,阳和新区完成460亿元,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27亿元,同比增长17.97%,其中高新区完成311.17亿元,同比增长18。

5%,阳和新区完成149.1亿元,同比增长16.96%;财政收入完成32。

68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高新区完成24.78亿元,同比增长33.44%,阳和新区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5.3%;招商引资市外境内资金到位150.24亿元,同比增长9.31%,其中高新区到位110.24亿元,同比增长10.4%,阳和新区到位40亿元,同比增长6.8%;外资到位10264万美元,其中高新区到位7764万美元,阳和新区到位2500万美元。

五年来,新区上下发扬“柳东精神”,发挥“柳东速度”,发力打造以“三位一体、四大驱动、三个确保、三个同步,产城融合”为特征的“柳东模式”,使“十二五”成为新区成立以来,投资力度最强,项目落地最多,发展步伐最快,建设成效最好的黄金期,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潮头。

据统计:“十二五”期未汽车城建成区面积达40。

6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量达200万平米。

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十一五”末的3.33倍,年均增长27。

2%,其中高新区为5.65倍,年均增长41.38%;固定资产投资为“十一五”末的2。

84倍,年均增长23.23%,其中高新区为3。

38倍,年均增长27.6%;财政收入为“十一五"末的3。

16倍,年均增长约25。

9%,其中高新区为4。

95倍,年均增长37。

72%.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荣膺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园区”,成为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并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参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柳州高新区在14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升至45位.(一)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产业柳东阔步疾行五年来,以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为统领,新区项目建设千帆竞发,热潮迭起,有力推进产业布局,驱动全局发展。

以汽车工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驱动新区逆势而上,成为区域新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增长极。

以汽车产业筑牢发展基石,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一期工程、二期整车工厂和东风柳汽乘用车新基地相继建成投产,百万整车先进制造基地布局顺利完成,“双引擎”驱动力不断增强。

2015年,汽车城整车产量达63.78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48。

87万辆,东风柳汽柳东基地产量达14.91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基地、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商用车一期项目启动建设,宝骏基地研发中心、试车跑道等项目有序推进。

产业龙头集聚带动大批配套项目入园,花岭片零部件产业园实现联合电子等42家企业签约落地,开工企业达33家,投产企业5家。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项目建设完工,玲珑轮胎项目顺利投产,上汽集团百万平台核心零部件项目顺利开工,汽车城全产业链架构日益完善。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多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竞相发展,产业产值占新区产值总量的20%。

高新区成为国家级创新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试点,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交叉型乘用车和柳州五菱中小型电动车完成产业化;东风柳汽节能环保新型乘用车平台投入使用。

以高华机械工业机器人、久日机械新型挖掘机、凿岩机为代表,先进装备制造业茁壮成长。

腾龙煤电等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领域一枝独秀.以柳州医药、莱吉生物为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初步成形。

以现代服务业完善产城功能,全面掀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热潮,柳州高新科技园、柳州汽车研发检测集聚区列入2015年自治区十大试点集聚区。

柳州园博园、华美达酒店和柳州国际会展中心等设施在完善新区服务配套的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5年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全面施工,重庆工业园实现收尾,C区标准厂房竣工交付,市医药物流中心投入运行,柳州港官塘作业区一期、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柳东物流中心、企业总部、官塘物流园、汽贸园等项目有序推进。

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递进,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科技柳东动能集聚五年来,按照“汽车产业衍生带动、智慧科技驱动转型"的发展思路,以升促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辐射带动发展能力,大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高新区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跻身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5年有效高企数量达到153家,相对“十一五”期未增加59家。

按照一区多园统计,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同比增长69.53%;实交税金86亿元,同比增长45.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105.88%。

发明专利申请800件,同比增长12。

2%;发明专利授权78件,同比增长29%.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科技项目培育孵化建设.“十二五”期内共引进孵化企业430家,新增孵化项目387个,48家企业成功毕业。

成功培育4家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引进上海交大等6所高校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与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孵化器,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新区首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众创空间”和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连续举办三届柳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柳州汽配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借脑引智,引进培育优秀人才聚集新区。

五年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413人,柔性引进院士1人、博士后55人,持续推进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

广开渠道,高校研究生院柳州社会实践基地、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院士籍”企业孔辉科技先后落户新区。

(三)全面出击招大引强,开放柳东名扬四方五年来,新区围绕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招大引强,数量质量双量提升,7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国内外知名科研中心,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玲珑轮胎、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医药等重点产业项目齐聚新区,儿童医院、正和城、龙象城等一大批生活配套项目踊跃进驻。

2015年,新区围绕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等领域建设,与北京现代、麦德龙集团、西门子、汉能、中建联等国内外名企深耕交流合作,联络中介机构代理招商;围绕医药产业园项目,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进中科院广州健齿科技公司3D打印技术等项目;围绕物流园,引进安吉物流等企业打造物流集聚区。

新区打造开放平台,促进交流合作。

以柳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打造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中欧汽车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中国柳州住宅产业博览会、中国柳州农业博览会等多个知名品牌,几年来累计商品交易额达40多亿元.其中2015年举办大型展会等各类活动42场次,接待各类人员60万人次以上,总交易额达15亿元。

深化合作交流,顺利举办中国汽车产业基地(柳州)峰会、中欧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活动,培育开放发展新亮点,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四)开发建设保障有力,精彩柳东风生水起在融资领域:新区充分运用融资政策,通过创新措施,项目融资额度屡创新高,五年累计融资到位499.3亿元,有力保障了新区大开发大建设需求。

其中,2015年累计融资到位157.23亿元,再创佳绩。

年内实现融资9。

6亿元以上,完成官塘大桥招标,开创融资新模式。

立足企业需求,推进资本市场多层次融资,上海股交中心柳东新区企业挂牌孵化基地揭牌,“榆喧液压”在该中心挂牌,“新生活”在新三板挂牌,“固瑞机械”等六家企业完成股改。

强化企业融资财政专项扶持风险基金管理,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约10亿元。

在财政领域: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加强征管,强化收入稽查,有力促进了新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通过加大经费审核,优化财政支出流程结构,促进财政改革向深层次迈进。

在征地领域:以项目用地需求为导向,整体谋划,把握重点,有力推进。

五年来实现协议征地11.2万亩,协议拆迁1750户,拆迁面积约87.83万平方米,补偿金额约12.05亿元,有力保障了新区重大项目落地.其中,2015年实现协议征地1。

5万亩,协议拆迁622户,面积约38。

22万平方米,补偿金额约4。

51亿元.2015年同步推进安置工作,竣工项目3个,在建项目8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5个,办理18个安置项目前期手续。

推进双仁三产项目招商,南庆一期、平龙居住项目封顶。

在用地领域:五年来累计完成土地报批总面积3.7万亩,获批3.6万亩,有效供地4。

1万亩,盘活新增存量共3.9万亩。

其中,2015年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50公顷,完成报批454.44公顷;完成供地96宗,面积1.18万亩;盘活新增存量土地1。

04万亩,积极开展土地利用节约集约评价。

协调扩大空间土地用地规模,调整和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新区发展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强已征未用土地的管理利用,深入探索工业科研地产发展模式。

大力开展卫片执法工作,2015年清理各类违法建筑588处,拆除总面积约30.35万平方米。

在规划领域:五年来科学编制各类规划,统揽产城布局.《雒容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洛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和备案;《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获自治区多部门联合批复。

精心编制一系列专项规划,为汽车城建设和管理提供切实保障。

2015年,科学编制“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空间战略规划,推进两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公示规划成果;完善北环高速、雒容南等片区功能规划,深化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一期启动区、雒容南片、雒容东片等控规和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在基建领域:“十二五”期内持续完善内外连接通道体系,建成纵横交错的路网,累计通车里程约70.9公里,实现滨江区、核心区、八角岭片区、花岭片区等各片区连接道路基本贯通,片区内部路网基本成型,环岭东路、曙光大道、九子岭路网、花岭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

新区水电、燃气设施同步推进:“十二五”新区给水管道建设长度约26.7公里;完成220千伏官塘输变电工程及其配套送出和扩建工程,启动实施220千伏双仁输变电工程以及110千伏的创业送变电工程、花岭送变电工程、江东送变电工程,满足园区企业用电需要;冠东加油站建成启用;市政中压燃气管线建设累计完成约36.5公里;官塘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雒容镇污水截流工程攻克洛清江环保难题,受到自治区表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