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

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
contents
目录
01
逝 世 , 死 于 心 肌 梗 塞
出生于 日本爱知县名古 屋市, (日本的县相当 于我们的省)
参加“新陈代谢” 组织,作为中心 成员活动。 毕业于 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 成立 黑川纪章建筑 城市设计研究所
1934年-1岁
1957年-24岁
1960年-27岁
于是他们从植物的生长中,和佛学的轮回思 想(日本人总是很喜欢这些禅意的东西)中 得到了灵感,于是想要做一个类似于主体 + 模块的形式的建筑(一般来说是塔楼的形 式)。并且预制混凝土的技术发展也使得他 们有能力去实现这种想法。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黑川纪章的 成名作——中银胶囊塔诞生了! 个人感觉,像是把很多空调室外机堆在一起的感觉有木有~~~
1962年-29岁
2007年-74岁
曾获得 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建筑界“奥斯卡”金块奖 等N项大奖
日 本 建 筑 界 三 杰
矶崎新 安藤忠雄 黑川纪章
02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了metabolism architecture movement,翻译过来就是 建筑的新陈代谢主义运动。主要是由一批丹 下健三(他老师)带领的日本建筑师发起的。 (总之那个时候的建筑风潮是相当前卫和未 来派的,不怕你不敢做,就怕你不敢想。) 他们看到了战后日本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日新 月异,于是开始思考是否建筑应当也能够随 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楼高 54 米,共 13 层。每个小隔间长宽高2.3*3.8*2.1
中间一个 service core(生活核心区,包括水管电线,电梯,垃圾道等等。) 加上周围共 8 个胶囊为 1 层。胶囊是由轻量级的镀锌钢铁焊接而成,再涂上一层防锈 剂油漆和一层Kenitex光泽喷雾,中间塞了石棉隔热层。 它们在 工厂里做好然 后运到现场, 然后依靠四个 高压螺栓和悬 臂轴连接在一 起,感觉有点 像搭积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狭小压抑
每个小隔间长宽高 2.3*3.8*2.1,这么小的空间很不舒适,不过选择这里的人已 经默认放弃了舒适,因为缺钱。
浪费空间
以胶囊公寓形式的这座楼本身对空间有极大的浪费,因为有很多墙和很多的伺服空 间没有被使用,本来 90㎡ 的房子才需要一套厨卫,现在这么小的一个格子也需要 一套,会增加很多管道之类的设施,同样的占地的普通公寓楼可以多 60% 的使用 面积。
国立新美术馆以新锐高科技 结合创意时尚设计,亦仍不 忘充满生机的日式空中花园。 这座美术馆入口奇特,连自动 开关的玻璃门也是不规则的梯 形,与地面并不垂直。
每个胶囊房间高1米,长2米。 有公共的洗浴间和茶水吧,行李放在寄存 箱。。
京都胶囊酒店
03
国立新美术馆位于东京六本木,楼地板面积为47,960平方米,为日本目前驻地 最大的美术馆。它的概念是“森林中的美术馆”,设立的目的主要为举办展览会、展 示收藏作品和普及美术教育的功能。馆内设有博物馆商店、餐厅、咖啡厅等设施,期 望能成为容易亲近的美术馆。
黑川认为,新美术馆在冲突中贯彻了“共生”的理念。一个重要的共生现 象就是它集合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特点。我用木头、混凝土、钢铁、玻璃来打造 这个建筑,但保留了它们的自然状态,没有改变他们的颜色,这是非常日本化的 理念。 美术馆外型曲线优美而富有张力,内部空间宽敞而有通透感,用玻璃引入自 然光,强调节约能源。
造价高
为了良好的隔音,房间的四壁需要吸声材料,增加了成本,导致每 25 年更换一 次的话经常无法收回成本。
采光、通风差
绝大多数房间不占据良好的采光朝向,全部房间没有自然通风
如果改成胶囊旅馆,就另说了!
个人感觉在一线城市中,胶囊旅馆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不是一个长久的居住空间,而是一个简单的容身之所。 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来城里进行短期居住的找工作的人或者穷游的驴友。 在他们找到工作之前提供一个暂时的落脚点,虽然环境差一些,但是至少比流落街头 要强。 东京新宿的一般旅馆价格大概是800人民币左右一晚上, 但是东京新宿的胶囊旅馆可以便宜到 200 人民币一晚上。 Ps:中银胶囊塔已经变成旅游景点。。。所以900多 人民币一晚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