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纪章
主要作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古屋市美术馆、广岛现 代美术馆、奈良市照相美术馆、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店 /博物馆、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等。 曾荣获高村光太郎奖(1965年)、每日艺术奖(1978年)、日 本建筑学会奖(1990年)、日本艺术院奖(1992年)、法国建 筑学院金牌奖、理查德诺伊特拉奖<美国>(1988年)、法国 艺术文化勋章(1989年)。大阪国家人种学博物馆,福冈现 代艺术博物馆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 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 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 遗憾2007年去世
名 古 屋 市 美 术 馆
1988,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美术馆
名古屋市美术馆
广岛现代美术馆
1981,广岛市
福冈银行本店 1975,福冈银行本店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 “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 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 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 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在此 基础上又提出了“变形”的概念和“点式刺激法”。他预言 未来的建筑将以“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 他所谓的“结构”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 的大阪国际博览会上,黑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将建 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表现出来了。为此他被视为建筑 界的前卫人物。
新陈代谢&郑东新区
1972年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舱体楼再次引起轰动。 这幢鸟巢式的建筑几乎成了他的商标。它的新陈代 谢的解决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建造永久性的结构, 然后插入居住舱体。后者可以随时更换。黑川纪章 用140个6面舱体悬挂在两个混凝土筒体上,组成不 对称的、中分式楼。在仔细琢磨的小房间里,配有 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计算机和浴厕,没有一 寸多余的空间。这些可以搬动的舱体虽然以后并没 有再挂到别处,但是黑川纪章对建筑的理解却产生 了飞跃。
此后,黑川纪章开始思考将技术的方法与富
有哲理的思想联系起来。他觉得将日本文明 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条颇有前途的路子。 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久的”及 “改变的需要”之接受力,将不同文化及意 念整合为一种共生的关系,在相反的元素之 间提供一种中介性空间。黑川纪章后来的大 多数作品都包含了这些特征。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
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 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 的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 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 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 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 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要位置上
近来黑川纪章将其共生思想概括成几个基本
组成部分: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 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与外的交融、 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连续。他 试图以共生思想来改变西方中心和理性主义, 并表达出自己根植于日本文化的意愿。黑川 将所有的建筑元素都看作是相互间能够产生 意义和气氛的词汇或符号。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简介
黑川纪章,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 划师。 黑川纪章,建筑师,1934年出生于名 古屋, 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 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 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 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 作为中心成员活动。1962年成立黑川纪 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 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 项国际荣誉。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 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毕业于京都大 学建筑系。系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 主要 著作:《城市设计》、《流动人口》、 《建筑论I、II》、《共生思想》、 《移动的时代》、《建筑之特》、《黑 川纪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