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庐山是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2.九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 m。

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

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4.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6.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③—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⑤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A.a
B.b
C.f
D.g
8.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A.a、b
B.b、c
C.c、d
D.f、g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10.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河谷(双选)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甲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12.图中(双选)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13.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2)说明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

二、综合题
1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岩石的相互切割状况,判断图中A~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老到新):________________。

(2)可能存在生物化石的岩石有(填字母):________。

(3)如果B岩石为石灰岩,则E可能为________。

该地区的古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
1.读图可知,庐山所在岩层有断层构造,可知庐山属断块山,是断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处表层岩石经外力侵蚀作用,变得较为平坦,后来岩层断裂下陷,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上覆沉积物。

3.B
4.C
【解析】
3.沉积岩Ⅱ的岩石是弯曲变形的,发生过褶皱运动;在沉积岩Ⅱ表面褶皱变得平坦,发生过外力侵蚀作用;沉积岩Ⅱ之又有沉积岩I覆盖,发生过沉积作用;又有火山喷发形成的流纹岩贯穿其中。

选B正确。

4.“天眼石”指图示中的流纹岩,是火山喷发形成,是岩浆岩;“黑白妖石”是由于岩浆高温使原选地表的岩石被裹其中形成的,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谷底沉积物裹挟其中冷却形成的。

选C正确。

5.D
6.A
【解析】
5.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②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③是岩浆;①为沉积岩;④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而形成的变质岩;⑤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6.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经过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

7.C
8.D
【解析】
7.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先后经历了一系列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层运动后,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f。

故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f。

8.化石只可能在沉积岩中存在,而f、g属于岩浆岩,故在f、g岩层中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

9.B
10.A
【解析】
9.A选项,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故该选项错误;B选项,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河流的堆积地貌,故该选项正确;C选项,据图可知,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故该选项错误;D选项,据图可知,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①处于顺序最后;①地层位于①之下,所以①最先形成;综上,形成顺序是①①①,故该选项错误。

10.A选项,该处出现断层,据图可推测,湖泊可能是构造湖,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故该选项正确;B选项,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低,故该选项错误;C选项,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故该选项错误;D选项,该湖泊位于丙河的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故该选项错误。

11.BC
12.AC
【解析】
11.河流的上游流速快侵蚀作用为主而此图河道有沉积物,不是上游;A不对;岩层向上隆起因此为背斜的顶部,B对;甲处有泥沙沉积,甲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C对;不能判断南北半球和流向因此不能判断侵蚀岸和沉积岸。

D不对
12.沉积岩先沉积下面的岩层后沉积上面的岩层因此A对;①处没有出现岩层的错动和位移因此不是地层断裂下陷,B不对岩层的弯曲是地壳的运动而造成的C对;甲处洪水期会被淹没因此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13.(1)D
(2)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解析】(1)根据八达岭长城照片,可知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④和⑤。

(2)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内部,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为花岗岩,在经过地壳抬升,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14.(1)B—A—E—D—C
(2)B、C
(3)大理岩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解析】(1)根据岩石的相互切割状况,A、D、E是切入在B岩层上方,形成在B岩层之后,D切入在A、E岩层之上,D形成于A、E之后,E形成于A之后,最后形成C,所以图中A~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A—E—D—C。

(2)沉积岩中存在生物化石,岩浆岩和变质岩没有化石,图中B、C是沉积岩,是可能存在生物化石的岩石。

(3)如果B岩石为石灰岩,则E在岩浆活动时,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即E可能为大理岩,石灰岩是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形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