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次月考——历史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 C.物质生活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4.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

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

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7.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8.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10.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12.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拥有它,谁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13.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A.从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1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15.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路线,正确的是()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16.我们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其主要依据是()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意味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B.价格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C.揭开了殖民扩张之路 D.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17.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18.英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利益,争做世界霸主,而采取的政策是()A.圈地运动B.重商主义 C.对外殖民D.奴隶贸易19.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2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A.电力工业B.煤炭开采业 C.石油化工工业 D.飞机制造业21.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22.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23.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

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4. 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B.它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束C.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有序化大大加强 D.它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2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A.垄断组织出现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C.化学工业建立 D.汽车制造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材料题(共3题,总分50分)26.(14分)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

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6分)(2)“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8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开始把原先半封闭的地区性经济联系起来。

——《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丹莱•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 034亿元(约合128亿美元)。

——海尔集团网站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晁错的什么经济思想?与这种思想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什么?(5分)(2)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是什么事件的直接结果?最大的“地理大发现”是什么?材料中欧洲市场的状况说明了什么?(6分)(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直接导致英国达到这一地位的是一场什么革命?(5分)(4)材料四中海尔集团所取得的成就是在怎样的政策大环境下取得的?(4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互联网是在1994年进入中国的,发展得非常快,2005年中国的网民人数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现在在中国,互联网的应用还没有真正进入“主流领域”。

一提网络,人们就认为它只是个娱乐工具,这是不正常的,同世界的差距很大。

在世界上,互联网主要还是学习的工具,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工具。

材料二现在互联网不仅渗透到人类的生活领域,而且还有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

所以信息网络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它的影响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安全。

材料三用户使用互联网遇到的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成就及其存在的局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