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案

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案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12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1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课(章节)教学目标1. 会认“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板书设计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集体备课共性意见(一)识字写字识字指导。

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教师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二)朗读感悟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

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

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

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三)积累运用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等词语。

第 1 页共8 页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

可以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查字典引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一、查字典引入新课1板书:寓言两则。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课文)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

(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

要把它读准。

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

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读?(出示词语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语)(2)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卡片:喘气、一大截。

)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课文)默读课第 2 页共8 页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4)刚刚读过的这些词语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学生自由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5)认识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了。

现在请再读读这篇课文,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长”。

可多问几个学生,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

)2.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急,能找出来吗?找到后用笔圈出来。

( 焦急。

让学生读好词语)(1)指导书写“焦”字。

①请仔细观察一下,写在田字格里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个字上面的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

上面单人旁的一撇结束在横中线上。

“四点底”的旁边两点大,中间两点小。

②再仔细看看它们的位置。

“四点底”前面两个点在左下格,后面两个点在右下格。

(教师示范。

)③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选取一个学生的字,实物投影,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写得不够好?⑤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字,然后再写一个“焦”字,争取比前一个写得好。

(学生自由书写)(2)体会“焦急”。

①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个词语,(出示词语卡片:焦急)一起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②你能从文中找出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随机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最好把那个人说的话记在脑子里。

(学生自由读句子,想像)③这句话他在对谁说呢?(他在对自己说。

)这就叫做——“自言自语”。

(随机出示词语卡片:自言自语)④还能从课文的其他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吗?(教师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急忙”、“跑”、“天天”、“巴望”、“筋疲力尽”、“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词语中感受到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

(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

要把它读准。

第 3 页共8 页五、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七、引导学生运用寓他的焦急。

)(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

①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禾苗其实长高了,是因为他太焦急了,感受不到。

)②所以课文中说禾苗“好象”一点也没有长高。

看来他真是太急了。

五、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1.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的焦急。

可是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想不想看看番茄长高的过程?2.教师可播放课件或图片,随机解说:种子埋在泥土里,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

慢慢地,它长大了。

农民伯伯给它浇水、施肥、松土、拔草,它越长越茂盛。

过了几个月,终于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原来,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个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

这可不能着急。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词语,写出了他犯的这个错误。

(出示词语卡片:急于求成)谁能来读读。

4.他太急着想让禾苗长高了。

(随机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他还犯了那些错?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起来,把禾苗的根都拔断了。

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

(出示词语卡片:违反规律)5.揭示寓意: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

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实来。

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可是他知道自己错了吗?从哪里看出的?“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觉得很得意呢!2.感知:“喘气”是怎么样的?(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1)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2)那你想想当时的样子,一边喘气一边读读他说的话。

(自由读——指生读——齐读)(3)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出示最后“揠苗”的意思知道了。

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那你想想当时的样第 4 页共8 页第 5 页 共 8 页《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执教完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有满意的也有遗憾的,下面把自己的感受反思如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意。

一个自然段,齐读) 七、引导学生运用寓意。

1.如果你就是他的孩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田里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2.小结: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了,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希望我们大家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八、书写指导 1.(出示: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要注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子,一边喘气一边读读他说的话。

(自由读——指生读——齐读)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由自己周末在家读到的寓言小故事入手,说说你读了什么寓言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练习说完整的话。

孩子们争先发言,进而也明白了寓言就是借助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然后读课题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老师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特别有兴趣。

二、情境创设点明主旨。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

老师在指导让学生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时并不是通过枯燥的解说、问答,而是创设了两个情境,教师直接让学生演一演田里的小禾苗,来问学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让我来帮助你把你拔高?你高兴吗?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地抒发,一下子就阐明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违反事物的规律,孩子们接受的又轻松又明了。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朗读指导切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读的训练,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第 6 页共8 页为。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