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菌灌装验证方案

无菌灌装验证方案

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方案验证分类:工艺验证验证部门:冻干粉针剂车间1.概述:为证明在确定的环境、工艺和操作下,生产过程能有效地防止微生物污染,使产品达到无菌要求,需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来验证所提供产品的无菌可靠性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这是GMP对非最终灭菌无菌冻干粉注射剂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无菌制剂工艺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此试验不能对常规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是指由掌握了无菌操作的人员在一个有控制的环境中,利用适宜的设备系统,将经灭菌(或经除菌过滤)的无菌培养基灌装于事先灭菌的容器中,制成无菌药物的过程。

该验证是在与无菌灌装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验证如:洁净厂房、公用系统(工业用水系统等)、设备(包括蒸汽灭菌柜、隧道式干燥灭菌器等)等验证合格后,且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岗位SOP后进行的。

采用培养基代替药品进行无菌灌装对无菌工艺进行验证,即用经过湿热灭菌(除菌过滤)的液体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代替产品药液,进行无菌灌装、半加塞操作,灌装后的样品送入冻干箱内放置产品冻干程序所需时间,再进行压塞、轧盖,然后进行培养观察,以确认无菌灌装工艺的可靠性,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应模拟正常的产品生产时的最差状态。

培养基灌装作为无菌灌装的模拟实验,可以直观、方便、准确地反映出无菌灌装过程的污染情况及问题。

2.目的:通过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来确认在冻干粉针剂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为今后对粉针车间进行冻干粉针剂灌装作业管理确定依据,即通过对经过培养的灌装样品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读可以综合评估无菌工艺的可靠性,借以确定实际生产中产品被污染的概率,确保无菌产品的无菌性。

3.范围:此验证方案适用于粉针车间,非最终灭菌的无菌生产工艺模拟试验。

4.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GMP指南5.责任:质量部、生产部、质检科、粉针车间、设备部等部门负责本试验的执行、分析及报告。

方案应对人员职责进行说明,比如监督和观察职责如何实施。

参加本次验证的人员名单:被授权在生产时进入无菌灌装间的人员,包括观察人员和维修人员名单:6.实施:本次试验计划实施安排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备注:需要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

6.1 模拟分装数量及确定可接受的合格标准:模拟的批次量应足够大,灌装的数量应该满足可以准确模拟正常生产操作的要求,以模拟正常生产的条件并正确评估常规生产的污染风险,一般可接受的灌装量在5000至10000瓶。

如正常生产的批次量低于5000瓶,培养基灌装至少应为实际生产线最大的批次量。

分装量与污染控制数关系表警戒限:可信限为95%时污染概率大于0.05%;合格限:可信限为95%时污染概率小于0.1%。

我公司灌装工艺使用的是隔离器操作,关键的灌装阶段极少人工操作,实际生产的批次量是8500瓶(10ml西林瓶)、33000瓶(2ml西林瓶),一个班次在一班内就可以完成灌装工作,选择灌装批量5000瓶,灌装时间持续一个班。

6.2试验前生产系统的确认:6.2.1人员培训:在培养基灌装前必须准备好验证方案和相关文件,所有参与培养基灌装的人员应当经过适当培训以保证他们对方案和实际实施有足够的了解。

人员培训情况6.2.2确认公用系统、工艺用水系统和空调系统、车间设备等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系统评价表6.3 试验过程: (附:工艺流程图) 图例: C 级洁净区6.3.1培养基选择及其性能试验6.3.1.1培养基的选择:该试验选择了能够支持菌谱范围宽、可促进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的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

6.3.1.2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性能测试:6.3.1.2.1责任:质量部微生物试验员负责该项工作。

6.3.1.2.2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的配制:分三次试验,每次分装100支试管。

附: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配制记录需配制培养基名称: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来源:灭菌后观察培养基,外观要澄明,这样检查时能够很容易观察出由于污染导致的混浊和沉淀现象。

6.3.1.2.3培养基无菌性试验:将上述100支试管,其中50支试管置于30~35℃下培养7天,同时将另外50支试管置于20~25℃下培养7天。

7天内各试管培养基中应无任何微生物生长。

6.3.1.2.4微生物生长性能试验:将上述50支试管中接种枯草杆菌,接种量为<100CFU;在另50支试管中接种白色念珠菌,接种量为<100CFU,将接种有枯草杆菌的试管置于30~35℃下培养7天,将接种有白色念珠菌的试管置于20~28℃下培养7天。

7天内至少有50%以上接种的各试管的培养基中应有明显的微生物生长。

6.3.2无菌灌装试验用西林瓶无菌性试验:评价方法:①西林瓶清洗灭菌后、灌装使用前,在无菌区打开烘箱箱门,在烘箱底层和最高层的四个角落处按无菌取样要求分别取出5只(共20只)西林瓶放入无菌取样锥形瓶中,密封,作为1号样品;②无菌灌装结束后,从生产线上剩余的西林瓶中随机取20只,放入无菌取样锥形瓶中,密封,作为2号样品。

将以上样品送质检科,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薄膜过滤法作无菌检查。

6.3.3 无菌灌装试验用胶塞无菌性试验:评价方法:①胶塞清洗灭菌后,在最初卸料时,取卸料口处的胶塞20只,放入无菌取样锥形瓶中,密封,作为1号样品;②无菌灌装结束后,从振荡器上的剩余胶塞中随机取20只,放入无菌取样锥形瓶中,密封,作为2号样品,将以上样品送质检科,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薄膜过滤法作无菌检查。

6.3.4 无菌灌装试验用铝盖的无菌性试验:评价方法:①铝盖清洗灭菌后,在最初卸料时,取卸料口处的铝盖20只,放入无菌取样锥形瓶中,密封,作为1号样品;②轧盖结束后,从剩余铝盖中随机取20只,放入无菌取样锥形瓶中,密封,作为2号样品,将以上样品送质检科,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薄膜过滤法作无菌检查。

6.3.5无菌灌装试验:6.3.5.1环境条件及检测:培养基灌装试验的环境条件应充分体现生产操作的实际情况,不应采取特别的生产控制和预防措施,制造特别良好的工艺环境,这样会导致不准确的评估结论,造成工艺条件良好的假象。

其次,也不应当对净化空调系统重新调整而使其在最差的状态下运行的环境条件进行验证。

对于环境最差条件的挑战应当是在工艺允许的苛刻条件范围内,对环境受干扰程度(如生产现场人员最对、生产活动频率最高的挑战。

环境监控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空气悬浮粒子、空气浮游菌、沉降菌、设施和设备表面的微生物以及操作人员的卫生状况监测等。

评价方法:①对各个功能间按GMP2010修订版进行温湿度、压差、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动态环境检测。

②无菌服灭菌后,取无菌包两个(其中一个为灭菌柜底层开门处最冷点),在缓冲间取出无菌衣,在两只袖子、前胸3处分别用25cm2的接触皿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查。

③灌装结束后,每个灌装人员的手指(10个,戴着无菌手套)分别在微生物培养皿上按压下指印,每皿5个手指(一只手套),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查。

④灌装结束,在灌装人员身上用25cm2的接触皿分别进行无菌服的双臂、前胸3处的表面微生物检查。

动态环境监测标准6.3.5.2培养基配制:配制好待除菌过滤(待请教),在灌装模拟试验过程中除菌过滤?由车间配料岗位在灌装前配制好适量的培养基。

采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方式将培养基灭菌(除菌过滤)后,保存在储罐中,培养基在灌装前保存在储罐中得时间挑战最长工艺允许时间(2小时),并模拟这一阶段正常生产的所有操作:取样、过滤器完整性试验。

然后使用实际生产的管路和设备送至灌装岗位进行灌装。

操作人员配制过程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将配制培养基的注射用水冷却到室温,在室温下(20~25℃)配制。

②培养基的PH调整到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范围。

③培养基在储存容器中常温保存。

④培养基要看起来澄明,这样检查时能够很容易观察出由于污染导致的混浊和沉淀现象。

配制结束后按照要求清场并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

6.3.5.3培养基灌装:6.3.5.3.1容器/密封件规格及切换:同一生产线可能用于不同大小容器的灌装。

一般来说培养基灌装可以针对最大和最小的容器进行,除非其他不同规格容器的灌装工艺有很大差别。

在初始验证时可以进行两次最大规格容器和一次最小规格容器的灌装挑战。

在以后的周期性半年度灌装试验可以轮换,每次挑战一种规格。

对于生产线切换不同规格产品的操作会增加污染的风险,因此在验证时也需挑战切换操作。

本公司冻干粉针车间需要进行10ml和2ml规格件的切换工作,我们初始验证进行两次10ml,一次2ml西林瓶的培养基灌装试验,2ml西林瓶实际生产时,产品“注射用腺苷钴胺”,属于光敏制剂,用琥珀色不透明西林瓶,为检出微生物的生长,选用了清晰透光的西林瓶进行模拟试验。

操作前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将容器/密封件,灌装部位和设备等灭菌。

6.3.5.3.2灌装运行持续时间及灌装批次量:模拟试验的时间不少于实际生产操作时间,以更好的反映人员所致污染的风险。

10ml灌装量,运行时间2小时,灌装总数量5000瓶。

灌装正常浓度培养基,每个容器灌装培养基的量并不需要和实际生产时完全一样,可以根据容器大小来确定灌装量,但必须保证灌装后将容器来回翻转,培养基可以完全接触到容器和密封件内表面。

10ml西林瓶灌装2ml,2ml西林瓶灌装1ml。

6.3.5.3.3灌装过程干扰设计:在培养基灌装过程中,所有的正常操作如称重、检查、取样等都应模拟进行。

还要进行干扰操作以挑战最差条件。

工艺条件的选择选取合理的“最差条件”。

用最差条件来对工艺流程、设备和整个系统进行挑战,用适合微生物繁殖的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作为灌装试验的培养基,模拟日常生产过程中“最差的灌装条件”:①增加“装量检查”抽查的频率和装量调节次数,即由正常生产的每30min抽查增加为每15min抽查一次;②灌装人员每30min进行一次酒精手部消毒;②灌装机“出现异常”,灌装人员通知维修人员进入灌装间“维修”;③灌装时间(即灭菌后培养基在无菌区内暴露的时间)延长至5小时;④设备运行速度调节至最差条件;⑤选择操作最不熟练的工人。

灌装时在关键区域保留最多的人员。

⑥灌装暂停,操作工人更换班次。

⑦其他可能发生的活动,如漏液、倒瓶,故障维修等的处理。

6.3.5.3.4按灌装顺序对冻干框架编号,使灌装产品按灌装顺序送入冻干箱,灌装数量为5000瓶含5瓶放置探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