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世界
【提要】白鹭是我国的珍贵物种之一,它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其中白鹭属又分为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白鹭喜欢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密林繁殖和栖息,而且需要有开阔的湿地以供觅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白鹭的栖息地日益减小,有的栖息地甚至直接被侵占,导致白鹭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因此白鹭的保护需要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白鹭、白鹭属、白鹭文化、白鹭保护
一、白鹭的分类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
在白鹭属中又分为五种,分别是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它们有着较大的区别。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夏雨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有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为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
小白鹭,体态纤瘦,羽毛为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有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肩和胸有蓑羽。
冬羽时蓑羽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为单角黄色;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
黄嘴白鹭,体长为46-65厘米;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虹膜为淡黄色,嘴为黑色,腿黑色。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
体长约55cm,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
脚暗绿色。
嘴长约85毫米。
二、白鹭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白鹭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在中部地区多为候鸟,南方大多为留鸟。
白鹭要求有密林且人为干扰少的生态环境进行繁殖和栖息,又要有开阔的湿地可供觅食。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水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出现。
大白鹭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
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
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迁徙种类。
中白鹭栖息于稻田、湖泊、沼泽及滩涂。
与黑尾鸥同岛栖住。
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鱼类、蛙及昆虫为主,也食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迁徙种类。
小白鹭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
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
呆立不动时,常一脚踏地,一脚缩于腹下,头缩成“S”状,或漫步走动。
不时伸长颈部,昂头环顾四周,一有危险,就立即飞走。
繁殖前期有飞向较远的湖泊、河川觅食习性。
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
黄嘴白鹭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
4月下旬可飞到繁殖地,5月产卵,每窝2~5枚,孵化期24~26天,育雏期35~40天,10月南迁越冬。
迁徙种类。
岩鹭栖息于海边,常集成小群活动。
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为食。
繁殖期间在岩棚上产卵。
巢筑于小岛大砾石下的石堆上。
三、白鹭的种群现状与保护
在我国拥有的20多种鹭科鸟禽中,白鹭属是最为珍贵的。
其中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
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
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
小白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
而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
它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尽管白鹭被列入了保护范围,但是如今过于频繁的人类活动依然对白鹭的生活和繁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对白鹭栖息地的过度开垦,为了获得白鹭的羽毛而大量的捕杀等等。
因此,保护白鹭的行动需要快速地开展起来,各种措施也应该进行完善。
三多桥白鹭保护区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白事驿镇,是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各种鹭类两万多只,成群的白鹭栖息在葱绿的竹林内,形成了一道以田园风光和白鹭相映成趣的独特风景。
这就是一个保护白鹭的典型,与白鹭和谐相处,不仅让它们有了更安全的栖息地,也让人们获得了特别的体验。
继三多桥白鹭保护区之后,全国又出现了许多白鹭保护区,其中厦门的保护区是比较好的一个。
厦门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很适合鹭类生存。
在厦门有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中齐全。
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而且小白鹭也是厦门的市鸟。
除了建立保护区外,加强保护白鹭的宣传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人们内心真正地意识到保护白鹭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白鹭营造出生活的天堂。
四、身边的白鹭
【参考文献】
《香港及华南鸟类》,尹琏、费嘉伦、林超英(1994)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2000)
《香港方物古今》,饶玖才,天地图书出版,1999年 77-79页
《中国鹭类》,朱曦、邹小平.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