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白鹭》公开课教学设计

1 《白鹭》公开课教学设计

1 白鹭
教学目标
(一)认写生字新词,重点学习“长喙、蓑毛、嗜好、铿锵、清澄、镜匣”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白鹭的画面
(三)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四)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学习在写一种事物时,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状写中的。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精巧”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二)能借助关键词句,理解白鹭的形体美,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1—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诗词,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已学有关白鹭的古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齐读,说说这两句古诗都写了什么鸟?
小结:这两句诗将白鹭融入了一个诗画般的境界中。

2.课件出示: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戏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
请一生朗读,说说这是写白鹭吗?
3.小结:这首诗可谓不着一字,但尽得风流,展现了白鹭独特的神貌。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白鹭》,看看在现代文学家心中的白鹭。

板书课题。

4.简介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

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神》。

《白鹭》是一首散文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句子多读几遍。

(2)找到作者对白鹭总体评价的句子,并画下来。

(3)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预习生字新词
重点正音“匣”、“嗜”、“黛”。

3.整体感知,自主交流
(1)指名回答课文中对白鹭总体评价的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说说“精巧”的意思。

(2)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外形美不同场景中的美
三、深入体会,品味白鹭外形美
1.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并说说白鹭的外形精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色素身段
2.按照“学习小贴士”,感受白鹭的外形“精巧”。

3.交流反馈
(1)体会“恰当好处”之精巧。

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预设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①引导学生关注颜色词和白鹭身段部位,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②指导学生关注4个“那”,感受作者观察细致,读来朗朗上口。

预设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理解“一忽”
“忽”是一种计量单位的名称,10忽才等于一丝,十丝才一毫,(1忽等于0.01毫米)这里的“忽”是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黑一点就太黑了。

出示图片,对比理解:素——白;黛—黑
①拓展比较阅读(出示《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
借助注释,读懂句子。

引导学生发现句子句式工整,结构相似,美得恰当好处。

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朗读,体会白鹭如诗一般的精巧美。

(3)体会“大小适宜”之精巧。

出示图片,通过对比,突出白鹭的大小适宜,表达了对白鹭的偏爱。

五、有感情朗读2—5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1)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注意节奏,再次感受白鹭巧夺天工、恰当好处的美。

(2)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嫌”、“鹤”
板书:色素
外形
精巧的诗身段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活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6—11自然段。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想象和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三)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感情融入对白鹭的状写中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背诵第1-5自然段。

二、深入体会,品味白鹭的动态美
1.朗读第6-8自然段,下面的图片内容分别对照选文哪一个自然段?并给每幅图取一个名字?(课堂作业本第5题)
预设:
(闲适钓青田)悠然立绝顶(清澄旋低空)
(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黄昏低飞图)
2.学习“闲适钓青田”
选择其中一个画面,拟一份拍摄计划书
同桌合作学习,教师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
4.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第七自然段:到底是“枝头望哨”,还是“枝头闲立”?
完成课堂作业本。

5.配音展示。

选择一个画面,同桌合作进行配音展示。

三、了解结构,由情入理
1.品读结尾:齐读课文第9-11段,已经很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把歌改成诗?(歌太铿锵高昂,诗更悠然而有独特韵味)
2.默读全文,发现全文结构特点:总分总结构,由静态美到动态美,首尾呼应。

3.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散文诗全文未见喜爱二字,但通过对白鹭的外形和活动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赞美了白鹭像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我们也应该学习作家那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在具体的事物描写中。

附板书:
白鹭
对比
白鹭喜爱
水田钓鱼优雅
枝头闲立悠然
黄昏低飞生机勃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