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

《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计划(四年级)第一课 A Field of Silence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著名女诗人散文家Annie Dillard(1945-)生平;2、介绍作家主要著作:作品探讨对世界的哲学理解和人生的意义;3、介绍作者的玄学思想;4、介绍捷克小说家Milan Kundra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5、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6、课文讲解与讨论:P. 82-P. 88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

第5-6课时课文的语篇分析1、描述文介绍;2、客观描述(objective description);3、印象描述(impressionistic description);4、描述文中细节的运用;5、描述文中修辞手段的运用;6、详细讨论A field of Silence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7、讨论A field of Silence 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具有诗歌一般的美感?2、作家是如何驾驭语言使得silence 具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3、在课文中silence 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是什么?第二课New York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作家Gay Talese 及主要作品;2、讨论纽约;3、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4、课文讲解与讨论:P. 109-P. 111第一段结束。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111第二段开始到P. 115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详细讨论New York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3、讨论New York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语言特征?2、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段使得语篇获得了衔接与连贯?3、作家在课文中有大约10个段落运用了同一个句式结构开头,这种写法单调吗?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文体效果?4、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第三课The Absence of Windows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作家Richard Selzer (1928-)生平及主要著作;2、介绍关于医院和手术室的相关背景知识;3、介绍黑色幽默;4、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5、课文讲解与讨论:P. 133-P. 134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134第三段开始到P. 138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详细讨论The Absence of Windows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3、讨论The Absence of Windows 的主题;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的描述中具体运用了哪些叙述技巧?2、课文中有哪些特征揭示了本课课文中描述的主观性?3、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段?第四课Discovering the Self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作家James E. Miller, Jr. (1920-)生平及主要著作;2、介绍Rene Descartes 的思想:我思故我在;3、介绍语言与思维的关系;4、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5、课文讲解与讨论:P. 154-P. 155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

第5-6课时课文的语篇分析1、说明文介绍;2、写说明文时必须牢记的要点:目的与读者对象;3、说明文的语篇组织;4、详细讨论Discovering the Self 的说明性特征(expository features);5、讨论Discovering the Self 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进行过程分析的?2、文章分析了语言在创造自我这一过程中的必要性,这种分析对说明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第五课Vices and Pleasures: The View from Eighty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著名评论家、诗人、文学历史学家Malcolm Cowley (1898-)生平及主要著作;2、组织讨论老年和死亡的问题;3、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4、课文讲解与讨论:P. 183-P. 184页结束。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185开始到P. 188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详细讨论Vices and Pleasures: The View from Eighty 的说明性特征(expositoryfeatures);3、讨论Vices and Pleasures: The View from Eighty 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将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放弃的老人与那些拒绝向时间投降的老人进行对照的?2、课文中是如何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主题的?3、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是运用什么技巧进行过渡的?第六课The Higher Meaning of Marlboro Cigarettes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西部历史;2、介绍万宝路香烟;3、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4、课文讲解与讨论:P. 207-P. 209页第一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209第二段开始到P. 212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详细讨论The Higher Meaning of Marlboro Cigarettes 的说明性特征(expositoryfeatures);3、讨论The Higher Meaning of Marlboro Cigarettes 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进行因果分析的?2、作家在课文中运用了很多文学和历史典故(allusions),这些典故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3、作家在文章中有多处引用。

这些引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七课Do We Need the Family?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美国社会批评家和作家Eulah Laucks 生平及主要著作;2、组织讨论:你想有个自己的家吗?3、介绍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对家庭结构的影响;4、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5、课文讲解与讨论:P. 233-P. 234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234最后一段开始到P. 238页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议论文介绍;3、议论文中的归纳法(induction);4、议论文中的演绎法(deduction);5、议论文中的常见谬误(fallacies);6、详细讨论Do We Need the Family? 的议论性特征(argumentative);7、讨论Do We Need the Family?的主题;8、介绍:如何撰写毕业论文(I)。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是如何进行因果分析的?2、作家似乎致力于证明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作用。

你知道作家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吗?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正说?反说)更有说服力?第八课Women Are Prisoners of Their Sex (第七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英国著名作家Brigid Brophy (1929-) 生平及主要著作;2、组织讨论:在当今中国社会男人和女人谁的地位高?3、介绍女权运动及其发展;4、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5、课文讲解与讨论:P. 271-P. 272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272最后一段开始到P. 276页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详细讨论Women Are Prisoners of Their Sex 的议论性特征(argumentativefeatures);3、讨论Women Are Prisoners of Their Sex 的主题;4、介绍:如何撰写毕业论文(II)。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作家在课文中运用了什么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论点?2、作家在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段?第九课Kew Gardens (第八册)课时:2 周,共8 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1、介绍英国著名女作家Virginia Woolf (1882-1941) 生平及主要著作;2、介绍现代主义;3、介绍意识流创作手法;4、介绍绘画中的印象派;5、介绍伦敦郊外的植物园Kew Gardens;6、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7、课文讲解与讨论:P. 1-P. 3 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3 最后一段开始到P. 8页倒数第二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2、分析课文的文体;3、分析课文的语篇结构;4、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四组人和蜗牛等的象征意义;5、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基调等等。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题:1、文章是如何展开的,采用了什么叙述视角?2、文章中出现的四组人之间有什么不同?3、文章中突然出现的马达轰鸣声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隐喻以及这些隐喻对文章主题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