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
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1.关于知识的学习
进行国际政治专业学习,必须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经验主义的知识,另一类是概念与理论知识。
(1)经验主义的知识
①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
②内容
经验主义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国际体系的主要历史发展;
b.主权国家及其对外政策;
c.国际冲突与战争;
d.重要的跨国合作;
e.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的现状与作用;
f.国际经济互动关系的性质与作用。
(2)概念与理论知识
①含义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现实的概念抽象与理论解释。
②内容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a.核心概念;
b.研究范式;
c.主要理论。
2.关于方法的学习
(1)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①事实
事实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点。
它包括四层含义:
a.真实存在的事情;
b.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c.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d.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
国际关系事实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②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指对国际互动事实的系统解释,其形式是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命题。
无论是进行实证研究还是诠释研究,从学理角度讲,都需要上升到理论。
③途径
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范式之争”主要包括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等争论。
(2)学科方法与研究工具
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案例法、定量法、形式模型和诠释法。
①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
它包括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②定量研究法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首先需要对事实的种类、等级、程度、规模、范围进行测量和计算。
有了测量数据,研究者才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③形式模型
形式模型作为一种方法,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
其中博弈论运用最为普遍,这是一种以数学为基础,以研究对抗冲突中的最优对策为目标的方法。
运用形式模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用形式语言代替自然语言。
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
④诠释法
诠释方法作为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
除了上述几种学科方法之外,还需要运用各种具有工具性的具体方法。
例如归纳法与演绎法、分析法与综合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3)操作要点
运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在操作上还需要注意几个重要方面,具体包括:
①研究领域与问题,始终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的方向指导;
②框架设计,要有具体化的假设或问题以构成合理的框架;
③文献综述,要有恰当的文献综述把自己的研究与学术界的已有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④方法选择,要根据研究问题进行适宜的方法选择。
1.2 课后习题详解
思考题
1.国际政治学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一个怎样的学科?
答:(1)国际政治学的产生过程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
的需求。
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确立一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2)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际政治学从产生到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
与外交史、国际法、政治学这样的学科相比,国际政治学在20世纪上半叶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实践,以及冷战和各种国际冲突的检验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像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
①国际政治学迟迟未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跨学科特点。
这门学科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并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体系、框架与方法,而这些学科都是各具特色的。
由于涉及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统计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因此它的发展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十分庞杂的。
把如此众多的学科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具有清晰的体系、概念与方法的学科,显然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②直至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