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新闻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新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新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新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一)新闻传播的起源1.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出现起因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掌握工具的程度还很低,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往往群居在一起,进行狩猎、采集、捕鱼等生产活动。
随着互相协作机会的增多,人们之间交流的需要,于是他们便由手势语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再进步到音节清晰的语言,最后作为人类标志的语言形成了。
语言的形成为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媒介。
这以后,人类逐渐把自己获得的新闻事实概括成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受者也能经过语言载体而获得新闻信息,新闻口头传播的条件已经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提高,媒介又经历了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的一系列发展。
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活动:人们之间交流新情况,新信息的社会活动(1)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人类为什么需要新闻传播活动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活动的必然结果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3)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人们如何进行新闻传播1,亲身传播2,大众传播3,群体传播2、新闻传播的本源(1)掌握事实──新闻传播的惟一本源(2)了解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即指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
它用事实来表达意见,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3)掌握坚持新闻传播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问中明确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观点呢?这是因为客体是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事实是不以报道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又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
二是有什么样的事实些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实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三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成现实的猜想和设想不是新闻。
3、了解新闻的定义(1)新闻的种种界定(报道说、事实说、信息说)(一)报道说(也称“活动说”)将新闻视作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
属于传者本位型。
“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约斯特(美)“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
”王中这种观点有它存在的正确性。
首先,它们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其次,后面的两种观点突出了“新近发生(变动)”这一新闻的主要特性;还有,也指出了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机密性文件。
但是它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没有很全面的概括新闻的所有特性。
首先,这种对事实的报道显得有点泛化而且它忽视了受众的地位,这种定义只注重了事实的时新性,忽略了受众是否未知,即知新性;注重对新近事实的及时报道,忽略了事实是否重要,受众是否需要知道。
其次,新闻并不等于报道,新闻是客观的,而报道则带有人的主观意识和倾向。
故,这种观点不能很好的阐释究竟什么是新闻。
(二)事实说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
属于受者本位型。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徐宝璜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兴趣的最新事实。
”黄天鹏“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
”范长江“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白来耶(美)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报道说的不足,它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知新性,指出新闻不是一般的事实,而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
但是它却忽略了传者的地位。
我们研究和定义新闻,是本源于事实又经由传播者获取并报道出去的新闻;没有传播者的报道,新闻事实是传不到广大受众那里去的。
所以,“新闻不等于报道,但新闻必经报道,报道是新闻成为新闻的条件。
(三)信息说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即信息本位型。
“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宁树藩“新闻是新近传播的受众欲知未知变动的事实信息。
”徐培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受众关注的信息。
”李卓钧这种观点体现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是对人们不确定性的消除,具有可提取性,新鲜性,中介性及共享性和不灭性。
信息是事物本身存在和特征的显现和表征。
从新闻的起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了解外界变动的情况。
所谓外界变动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讲的信息。
人类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活动称为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而传播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就成为最早的新闻。
这样看来,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
这样的观点具有了现代科学的依据。
但是好像又忽视了新闻中传播的作用。
综上所述,报道说和事实说都不够全面,它们要么只注重传者,要么只注重受众;手段说虽然比较独特,但却把新闻看作是一种工具,忽视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只有信息说最为科学和全面,新闻定义一旦落脚在信息上,就意味着新闻天然具有一般信息的共性,如受众的需知和未知等。
而且信息是事物本身存在和特征的显现和表征,也表明了新闻和信息的客观性。
在信息之前加上新近发生和受众所关注,就表明了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
虽然我们知道一个事实信息成为新闻并非因为报道,而且只要一个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且为受众所关注,它就一定会被传播。
但是这种定义对传播的作用还是稍显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定义中强调一下传播的作用我认为更好。
所以我认为最为全面和科学的对新闻定义的诠释是徐培汀老师的“新闻是新近传播的受众欲知未知变动的事实信息。
”(2)熟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尽管新闻定义的说法很多,但在我国新闻界还是有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为大家所公认,就是陆定一的说法。
他的定义,简洁明了,揭示了新闻的本质特征:其一,是新近发生的,不是几天前甚至十天半个月以前发生的;其二,是事实,不能虚构,不能编造;其三,必须报道出去,不报道出去,大家不知道,也不叫新闻。
(二)熟悉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传播过程: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的过程。
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要件:1、传播者;2、传播内容;3、传播媒介;4、传播对象。
在这4个要件中,传播者和传播对象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从认识关系来看,受众是认识主体,新闻是认识客体,传播者是新闻内容的认识主体。
受众主体和新闻客体的矛盾,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根本矛盾。
受众主体应有三重含义:⑴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⑵受众具有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⑶受众是新闻价值所依附的实体。
2、从实践关系看,传播者是实践的主体,受众是实践的客体。
3、从价值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除了传播者和受众外,还应包括社会。
1、新闻传播的动态观察制约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因素主管部门或老板的调控,政府、企业主对传播方针的影响传播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穷的传播过程受传者有特定的选取媒介的阅听习惯,同时也影响媒介间的运作、发展和竞争传播活动的双向流动,传播作用的多方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可以互换运作2、新闻传播的静态分析(一)事实新闻的本源、起源、根据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只要它为人们所关注,它就会被人们千方百计地报道和传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最终要受到事实的惩罚(二)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的主体、中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带有主观评价,不仅是新闻价值,还是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中介事实求是,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全面深刻地解释事实本质(三)新闻受传者一次性单项传播的终端,第二行为主体,传播过程终结的决定性环节鉴别选择新闻,评价判断传播者,反馈看法意见,创造双向传播过程既是新闻的受传者,又是舆论的主体,人民的信任是新闻业生存的基础3、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单向传播说法A: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也就是说,传播过程是意义分享的过程,传播目的在于使受众领会和使用传播内容。
然而,传受双方所共享的信息是有限的。
在大众传播中,传受双方的角色是分化和固化了的,信息被定期传向难以捉摸的受众,受众的反映和意愿难以及时反馈给传播者。
这就形成了单性传播。
单向传播说法B:单向传递 A到B的直线传播命令等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源)——信息——受传者(接受源)具体程序:消息观念编码传送接受译码反应行动干扰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特点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直线式传递,传播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难以实现真正沟通,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双向传递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消息观念编码传送接受译码反应行动干扰反馈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受传者————反馈————传播者特点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双方的行为增加了反馈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心理障碍减少,使得新一轮传播效果得以改进受传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有参与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与感情,调动受传者兴趣传播着心理压力大,能增强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二、新闻传播的要求、选择(一)新闻传播的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1)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