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膳
三元医学理论
❖ 三元理论认为:“疾 病万千,不离三元。 何谓三元?毒郁虚”。
❖ 三元医学理论认 识疾病,认为世界的 万千疾病的病因、病 机、辩证、治疗,不 离三个字:“毒郁 虚”。
❖
毒郁虚
❖ 毒就是有热了,上火了,血热了,湿热,伤风、 伤寒了。有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造成身体 的肿胀、渗出、疼痛和器官损害坏死变性的改 变。
制作人:侯宇 单位:韶山大北农 联系方式:
ouyuyu008@
厚朴
中医和中药
❖ 中医起源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 论治等特点的医学。
❖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医学理论
❖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 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 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 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 生等。
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 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 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 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用膳
❖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 件、生活习惯有一定 差异,人体生理活动 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 有的地处潮湿,饮食 多温燥辛辣,有的地 处寒冷,饮食多热而 滋腻,而南方的广东 饮食则多清凉甘淡, 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 是同样的道理。
❖ 郁就是身体的各种不流行、不通畅、即郁 滞不通。包括气、血、痰、湿、食、水在体内 造成的不畅或堵塞。气滞则胀,血滞则青或疼 痛,痰阻则难咯或出现神志病变,湿盛则沉重, 食积则不消,或大便艰。水停则胀如腹水。
❖ 虚就是不足,即气血阴阳的不足。气虚无 力,血虚则无华色,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 世界的万千疾病 ,有毒了,不通了,虚弱 不足了,除此三者,没有别的病。无毒无虚腑 脏经络通畅,则无病。
❖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
“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
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经络学说
❖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 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 经脉、十二经别、奇经 八脉、十五别络、浮络、 孙络、十二经筋、十二 皮部等。
❖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 要性正如《扁鹊心书》 所说:“学医不知经络, 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 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 源,究阴阳之传变。
脏腑
❖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 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 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 概念。
❖ 五脏:指肝、心、 脾、肺、肾,一般笼统 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 气”。
❖ 六腑:指胆、胃、 大肠、小肠、膀胱、三 焦,一般笼统功能为 “腐熟水榖、分清泌浊、 传化糟粕”。
❖ 奇恒之府:指“脑、 髓、骨、脉、胆、女子
药
膳
中医药学理论
1.药膳的概念
药物 食物 配方烹制
最终形式
特殊食品(色香味形效)
药膳的应用原则
❖ 1.因证用膳 ❖ 2.因时用膳 ❖ 3.因人用膳 ❖ 4.因地用膳
气虚则胖, 血虚则瘦
1.因证用膳
❖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 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 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 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 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 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 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气血津液
❖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
❖
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
胃运化水榖产生的
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
❖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
化、营养等作用。
❖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 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什么是药膳?
❖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 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 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 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 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 年益寿。
❖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 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 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 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 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 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 艺术。
藏象学说
❖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 六腑、奇恒之府,通 称为脏腑。象:一指 “形象”,即脏腑的 解剖型态;二指“征 象”,即脏腑表现于 外的生理病理;三指 “应像”,即脏腑相 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 透过外在“象” 的变化,以测知内在 “藏”的生理病理状 态,称为“从象测 藏”。即“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
阴阳学说
❖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 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 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 阳,背日光为阴。 阴阳 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 交感、对立制约、互根 互用、消长平衡、相互 转化。
五行学说
❖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 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
❖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
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
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
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
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
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
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
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 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 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 观及辨证论治。
精气学说
❖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 “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 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 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收 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 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 应”。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2.因时用膳
❖ 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 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 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 化密切相关。“用寒远 寒,用热远热”,意思 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 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 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 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 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 适用于药膳。
冬天吃火锅, 夏天吃西瓜
3❖.因人的人体用质年膳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