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武传》导学案共三课时 - 学生版

最新《苏武传》导学案共三课时 - 学生版

苏武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线索】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知识建构】1、课前做好充分预习(1)听读课文,标出注音;(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大致复述基本情节。

2、校正字音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通使相窥()观;③以状语()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⑨故使陵来说()足下;⑩何以汝为()见;⑾子卿尚复谁为()乎。

【合作探究】一、标出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重点句子的断句。

二、同桌间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三、朗读1-2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1)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置币遗单于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7、以货物与常 8、其一人夜亡9、虞常生得(2)从第一二段,我们可以看出,苏武出使匈奴的政治环境怎样?四、朗读第3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1)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事如此,此必及我。

3、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四环节导思教学导学案传记选读5、舆归营6、单于壮其节(2)此部分,苏武两度试图自杀,通过他的语言,可以看出苏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五、安排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读熟卫律、李陵劝降部分。

【随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法令亡常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⑦武父子亡功德⑧信义安所见乎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⑩前以降及物故2、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③我丈人行也。

④欲因此时降武。

⑤独有女弟二人⑥且陛下春秋高⑦武等实在⑧稍迁至栘中厩监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课堂小结】【达标导练】1、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何久自苦.如此!A.单于壮.其节B.空以身膏.草野C.反欲斗.两主D.单于愈益欲降.之2、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惠等哭,舆.归营A.天雨.雪B.杖.汉节牧羊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羝.乳乃得归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分段理解难点句子,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知识线索】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

后世学者对《史记》、《汉书》的评价大异,或褒《史记》贬《汉书》,或褒《汉书》贬《史记》。

唐朝以前比较重视《汉书》,宋朝以后较看重《史记》。

郑樵对于《汉书》有过批评的激烈,他认为班固写史“断汉为代”,缺乏会通,使古今的联系中断,“自《春秋》之后,唯《史记》擅制作之规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会通之旨,司马迁之门户自此衰矣。

”(《通志》总序)。

他还说:“班固浮华之士,全无学术,专事剽窃。

”因为班固写过《两都赋》、《幽通赋》的文章,故而说他是“浮华之士”,又说“迁之于固,如龙之于猪,奈何诸史弃迁而用固。

刘知几之徒尊班而抑马!”(《通志》总序),已近乎人身攻击,有失学者风度。

其实班固的《汉书》开创了我国以纪传断代为史的编撰体例。

此书一出,也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以后,每换一个朝代,就修一部前朝的断代史,到清便有“二十四史”的形式,除《史记》、《南史》、《北史》外,全部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

但是在语言上,班固有意采用古字古音,文字艰深难懂,读起来比《史记》少了很多趣味,因此也只有少部分人阅读,影响的范围较《史记》要小。

《汉书》也重视民生经济,但它唯心思想较浓,且极力维护封建教条和封建伦理。

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知识建构】一、朗读第4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1)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本无谋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5、空以身膏草野6、君因我降7、女为人臣子 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9、反欲斗两主 10、头县北阙11、若知我不降明(2)匈奴对苏武共有三次劝降,这是第一次,派出了卫律。

卫律的劝降有什么特点呢?二、朗读第5-6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1)1、匈奴以为神 2、羝乳乃得归3、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4、掘野鼠去草实5、杖汉节牧羊6、檠弓弩7、武复穷厄(2)这两段写的是匈奴对苏武第二次招降,但是策略不同。

面对着匈奴第二次招降,苏武是怎样面对的?表现出怎样的人物形象?三、朗读7-8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1)1、武使匈奴明年 2、不敢求武3、故使陵来说足下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5、扶辇下除6、子卿尚复谁为乎?7、皆为陛下所成就 8、兄弟亲近9、子卿壹听陵言 10、自分已死久矣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2) 这两段写的是匈奴对苏武第三次招降。

可以说匈奴为了劝降苏武,招数用尽。

这一次又有何高招呢?体现出李陵怎样的内心世界?四、朗读9-10段,注意以下重点词句(1)1、汉求武等 2、如惠语以让单于3、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4、令汉且贳陵罪5、使得奋大辱之积志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7、壹别长绝 8、为君将兮奋匈奴9、士众灭兮名已聩 10、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11、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 12、复终身13、始以强壮出,及还(2)这一部分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

你怎样理解?【随堂检测】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2)诚甘乐之B、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野(3)屈节辱命(4)反欲斗两主C、名词活用(1)天雨雪(2)羝乳乃得归(3)杖汉节牧羊(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课堂小结】【达标导练】1、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写出正常语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汝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2、选出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B.非汉所望也。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理解主题,感悟苏武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知识线索】《苏武牧羊》歌词欣赏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二十世纪初,中学教师蒋荫堂先生看到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惨状,满怀激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歌,呼吁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苏武牧羊》一经传出,短短几年间就唱遍了大江南北。

它曾经是“察绥抗日同盟军”早晚必唱的军歌。

在日本鬼子入侵我华夏神州时,吉鸿昌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反对内战,率部转战长城内外,重创侵华日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作为这支部队的前敌总指挥,他非常喜爱这首歌,大敌当前,他用苏武的气节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知识建构】1、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2、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人物语言描写。

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和心理?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4、小结人物形象:【合作探究】探究本文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随堂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因.厚赂.单于( )( ) (2)幸.蒙其赏赐()(3)以.货物与常()(4)蹈.其背,以出血(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何以女为见?(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课堂小结】【达标导练】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陵降..行也B.武使匈奴明年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而惊..张胜D.单于视左右2.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⑥/②⑦/③④/⑤各分公司在接到本工作单之日起,根据配置建议开展参数优化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空闲态驻留策略UE优先驻留FDD大带宽频点,确保UE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业务体验,优先级建议:FDD2.1 = FDD1.8 > FDD800 > TDD2.6 > CDMA涉及主要参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