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12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 首先,《史记》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 其次,《史记》不少人物传记都具有小说的某些特点,在人
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寄寓爱憎褒贬等方面,对后 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再次,《史记》敢于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叙事写人的艺术 经验等也为后世戏曲家所吸取,从而有助于戏曲的成熟与发 展。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涵 与“实录”精神
一、《史记》的思想内涵
▪ 司马迁说他创作《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报任少卿书》),即通过史书的形式,寄 寓他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个人见解。
二、“实录”精神
▪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 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 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副标题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与《史记》创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
▪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卒年不 可考,约与汉武帝相始终。司马迁的祖 上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 志在继《春秋》而作新史。
▪ 二十岁时司马迁“南游江、淮,上会稽, 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 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 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 楚以归”,历时两三年,行程近三万里, 对他后来创作《史记》有重要意义。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过程
▪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 ▪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以“诬上”被判死刑,以腐刑代免。 ▪ 太始元年(前96),司马迁任中书令。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
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考题:
▪ 1、思考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机。 ▪ 2、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谈谈你的理解。 ▪ 3、分析《史记》影响。
▪ 《史记》常于叙事中寓论断,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是非、 善恶的判断及情感态度。
三、刻画人物的艺术
▪ 首先,妙于选材,以小见大。司马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一篇主旨、体 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
▪ 其次,通过矛盾冲突写人。司马迁常借助戏剧性的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 突的风口浪尖,表现其性格特征。
▪ 《史记》的“实录”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 事件的客观评价上。
▪ 其次,表现在对历史上明君贤臣、忠臣良将的赞颂上,颂所 当颂,无虚夸溢美之词。
▪ 第三,《史记》的“实录”精神还体现在不为王者讳、不为 尊者讳上。
▪ 另外,《史记》的“实录”精神还体现在对儒学末流的讥讽、 批判上。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浓郁的感情色彩
▪ 司马迁是一位情感丰富、正义感极强的人,他有着传统士人 的济世情怀,有着深沉的生命体验、非凡的想像力以及诗人 般的激情。当他怀着正直、博爱、悲悯之心阅读前代文献时, 常动感情。
▪ 《史记》中那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大多融事、理、情为一炉, 鲁迅说司马迁“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 而为文”。
二、非凡的叙事才能
▪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 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 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 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 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 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 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 第三,生动的细节描写。司马迁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有时候通过一句 话、一个动作,就能画出人物的灵魂来。
▪ 第四,鲜活的人物语言。司马迁善于通过鲜活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 及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另外,司马迁还善于引用歌诗甚至辞赋,让所塑造人物直接抒情言志。
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与影响
二、《史记》的取材、断限及体例创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 从总体上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体”既各尽其用, 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本纪行文相对简略,起到全书总纲的作 用;世家、列传补充本纪,使之丰富具体;表是联系纪、传的桥 梁,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线索;书从典章制度等 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全书会通古今,构成了一 个记述社会发展历史的完整体系 。
▪ ——《史记·赵世家》
二、非凡的叙事才能
▪ 司马迁对历史上复杂的事件、人物以及人情世态了然于心,叙事 十分精采。不少篇章大胆设置悬念,波澜迭起,造成了引人入胜 的艺术效果,极富于戏剧性。
▪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者考虑到某一篇传记中人物性格的统 一性,或者出于表达某种思想倾向的需要,常常采用各篇章之间 互见详略、彼此补充的记述方法,后人称之为“互见法”。
一、《史记》对先秦文学的继承
▪ 司马迁写《史记》,汲取了《春秋》《左传》《国语》《战 国策》等典籍的形式、内容以及创作精神。
▪ 史传之外,《史记》创作还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 对明主贤君、忠臣良将的赞颂,对统治者恶行败德的揭露与 批判,是对《诗经》“美刺”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二、《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