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规模
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本段改移道路长度为125.5m。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说明
(一)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段路基采用双车道标准,标准路幅宽度8.5米,其路幅构成为:0.5米(土路肩)+)+7.50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8.5米。

(二)路拱横坡
一般路段,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2%,原则上横坡可采用既有路面横坡,以便以平顺衔接。

(三)路基横断面加宽、超高方式
本段路线采用三类加宽值在曲线内侧加宽。

本段线路采用左、右不同超高渐变率的过渡方式。

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

超高起点一般位于路线ZH或HZ点,超高终点位于缓和曲线内或者圆曲线起、终点。

左、右行车道同时开始绕中心线独立旋转。

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渐变。

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大于1/125,并不得小于1/330。

三、路基设计说明
(一)、一般路基设计
1、边坡坡度
路堑边坡:本段边坡不高,土质路堑边坡根据高度坡率采用1:0.75,石质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0.5。

路堑边坡的坡脚、坡顶采用圆弧过渡,以贴近自然地貌。

(2)护坡道和碎落台
碎落台:边沟外侧一般设置0.5m碎落台。

2、坡面防护
由于该段边坡不高,边坡稳定,不考虑坡面防护,坡面绿化让其自然恢复。

(二)路床处理
帮宽部分路面的路基基底必须碾压密实,若为黏性土,应换填0.2m碎石土。

(三)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土石方情况
土石方计算已经考虑路面结构层厚度46cm。

本段土石方数量:挖土方1338立方米,弃方1338立方米。

弃土运至附近弃土场。

取土场须做好水土保持。

四、排水
(一)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与前后段排水设备合理顺接,考虑右侧设置C20混凝土边沟:沟宽0.5m,沟深0.5m。

边沟均为矩形沟,壁厚均为0.2m。

(二)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水:
本段道路路面表面水均采用分散漫流的排水方式,路堑段路面表面水汇入边沟后,通过涵洞
排出。

2、路面结构层排水:
路面下渗水通过级配碎石层排出。

五、路面
(一)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结合规范和路面筑路材料实验,取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如下表: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表-1
(二)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 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如下: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 表-2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要求及工艺要点1、底基层的级配碎(砾)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1)级配碎石底基层颗粒组成范围
(2)级配碎石(底基层)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40%。

(3)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超过20%,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2)集料中不应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3)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5%。

(4)硫酸含量不超过0.25%。

(5)水泥采用325或425号普通硅酸岩水泥或矿渣水泥,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

(6)水:宜采用饮用水。

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2)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3)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规格
(4)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5)沥青面层用石屑规格
(6)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7)石油沥青选用重交沥青AH-70技术要求如下表
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
1、铺级配碎石底基层之前,应清除旧路面的杂物,对弯沉过大的地段应按疏松部份换填砂砾并洒水碾压,加铺级配碎石调平、调型层,使路面宽度、路拱横坡及底基层标高符合设计要求,认真进行碾压。

底基层顶面标高及实测弯达到设计控制弯沉,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方可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气温,不得低于5℃。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水泥剂量不低于4%
,不大于5.5%。

4、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应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械,铺筑时严禁薄层贴补找平,施工压实度不小于97%,碾压完毕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封闭交通,洒水养护七天,然后洒乳化沥青透层油铺筑沥青下面层。

其余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办理。

5、沥青砼及沥青碎石的配合比应根据马歇尔试验并结合实践经验,经试拌铺确定。

热拌沥青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6、沥青砼及沥青碎石施工压实度不低于97%,施工气温不低于5℃。

7、对路基超挖部分严禁用土填筑,应采用与底基层相同材料及压实标准。

8、沥青砼的拌和摊铺碾压:
(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机应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温度的装置。

(2)沥青材料应采用导热油加热,热拌沥青混事料的施工温度℃如下表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3)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间歇式
拌和机拌和时间为30~50秒。

(4)热拌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结团或结块,无严重粗细料分离现象,不达要
求的不得使用。

(5)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箱应清洁干净,可涂1:3(柴油与水的
比例)薄层油水混合液,运料车应用蓬布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污染等。

(6)铺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检查确认下层质量,当下层质量符合要求已洒透层油才能铺沥青混
合料。

(7)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前应在摊铺机料斗内涂刷少量防止粘料用的柴油。

(8)摊铺机自动找平时,下面层采用一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面层采用摊铺层前后
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撬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

经摊铺机初步压实,摊铺层应符合规定的平整度、横坡
的要求。

(9)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
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符合2~6m/min的要求。

(10)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如
下表:
(11)机械摊铺过程中出现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表
面不平整,局部混合料离析有摊铺机拖痕等,可用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12)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找平)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
匀的速度碾压,各类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13)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压实温度见“热拌沥
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表”,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
部分。

压完全幅为一遍,边缘有路缘带应紧靠路缘石碾压。

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
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其线压力不宜小于350N/cm,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并做适当修整。

(14)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也可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
路机),碾压遍数不小于4~6遍,应达到要求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

可用轮胎压路机不小于15t,
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Mpa,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其振动频率
为35~50HZ。

振幅宜为0.3~0.8mm,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倒车时应停止振动以
免路面形成鼓包。

七、施工注意事项
1、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和
规定的要求办理。

2、路堑边坡开挖后,若发现地质不符,应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3、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规定办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