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的编号:
以高斯投影的一个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每个
编号区的代码以该公里格网西南角的纵横坐标公 里值表示,点的编号在一个编号区从1~99999连 续顺编,点的完整编号由编号区代码、点的类别 代码、点号三部分组成。
编号区代码(9位)+类别代码(1位)+点的编号(5位)
编号区代码(9位): 第1、2位为高斯坐标投 影带的带号,第3位为横坐标的百公里数,第4、5 位为纵坐标的千、百公里数;第6、7位和8、9位 数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十、整公里数;
式中:
2 2 S 2 S AB S12 L 2 2 S AB 2 S2 H L2 2 S AB
由于测设的各类控制点有限,因此可用这种方法来
解析交会出一些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测量的界址点。A、 B两已知点可能是控制点,也可能是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 点(为测定界址点而测设的),这种方法仍要求交会角∠P
一、准备工作
包括资料准备、野外踏勘、资料整理和误差表准备。
1、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 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 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 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踏勘时应有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查 找界址点位置,了解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并在工作图件 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

X B cot X A cot YB YA XP cot cot YB cot YA cot X B X A YP cot cot
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 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P应 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 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测站点测定的结果。 ② 位于界线上或界线附近的建筑物角点应直接测定。 对矩形建筑物,可直接测定三个角点,另一个角点通过 计算求出。 ③ 避免由不同线路的控制点对间距很短的相邻界址点 进行测量。 ④ 个别情况下,现有控制点不能满足极坐标法测量时, 可测设辅助控制点。 ⑤ 极坐标法测量可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也可用经纬
内分时: 外分时:
S1 / S 2
S1 / S2
4、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通常以一导线边或其它
控制线作为轴线,测出某界址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
量测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端点的位置。
A(XA,XB),B(XB,YB)为已知点,以A点作为起点,
B点作为终点,在A、B间放上一根测绳或卷尺作为投影 轴线,然后用设角器从界址点P引设垂线,定出P点的
垂足P1 点,然后用鉴定过的钢尺量出S1和S2,则计算
公式如下:
S S AP S S
2 1
2 2
将上式计算出的S、β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极坐标法 计算公式即可。
设角器又叫直角棱镜,它是通过光学原理,找到某一 点在一确定直线上的垂足,使直角坐标法作业成为可能。

S2 arctan( ) S1
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
如图所示:已知数据A(XA,YA),B(XB,YB),观测 数据β,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YP)为:
XP=XA+S cos(AB+) YP=YA+S sin(AB+)
AB
YB YA arctan XB XA
用极坐标法测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界址点和建筑物角点的坐标一般应有两个不同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 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 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 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 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 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 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4.1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一、解析法 二、图解法 三、部分解析法(测算法) 四、航空摄影测量法 五、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
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 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

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

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
计算草图。
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 点数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编号只标识本 宗地的界址点。

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 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查 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或权属主姓名,主 要目的是为外业观测记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

成图时先展绘已有坐标的界址点,再根据彼此间的 关系距离,用经宗地草图检核后的丈量数据装绘街坊 内部。

外围呈曲线的界线可采用图解测绘。
四、航空摄影测量法

通过对航空摄影相片进行内业处理得到地籍图的方法, 优点是外业工作量小,可得到数字地籍图,是实现自
缺点是测定地籍要素点时,要在地面布设大量的标志,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 记簿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用观测草图上的 草编界址点号。 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光学经纬仪、钢尺、测距仪、电 子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和GPS接收机等。这些仪 器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检验。 测角时,仪器应尽可能地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方 可读数。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读数至少两次。 当使用钢尺量距时,其量距长度不能超过一个尺段, 钢尺必须检定并对丈量结果进行尺长改正。
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
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 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三、 部分解析法(测算法)
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宗地明 显界址点的坐标,而对街坊内部隐蔽的无法直接施测 的宗地界址点及其它地籍要素,则可利用已测界址点 坐标和各宗地界址点间勘丈值及已知条件,灵活运用 各种公式,计算其坐标值。
适用于大面积的地籍测绘工作。

动化不动产图的一种方法。

有些界址点上还不容易设置航摄标志,而且航空摄影测 量受季节的影响较大,还要在实地测量房檐宽度,测量
精度和经济效益都受到很大限制,故在航测之前应
进行实地勘察和核算,以选择有效测量方法。
五、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
使用全站仪或RTK GPS测量技术,可直接实现界 址点坐标的测定,并可将坐标存入电子手簿,到室内与 计算机、绘图仪连接,绘出地籍图或建立地籍数据库。
在30°~150°之间。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即
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同一 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其差值。 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界 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其他界址点坐 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值如在规范所允 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标是正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的工具价格低廉,要求的技 术也不高,为确保P点坐标的精度,引设垂足时的操作 要仔细。


二、 图解法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
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
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
※ 有关界址点的几个概念与规定 §4.1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4.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4.3 勘界测绘
※有关界址点的几个概念
界址:土地权属界线。
界址点: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 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 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

如无参考图件,则要详细画好踏勘草图。 对于面积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张纸上连续画
上若干个相邻宗地的用地情况,并充分注意界址点 的共用情况。
对于面积较大的宗地,要认真地注记好四至关系和共 用界址点情况。在画好的草图上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 编宗地号。

在未定界线附近则可选择若干固定的地物点或埋设参 考标志,测定时按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测定这些点的 坐标值,待权属界线确定后,可据此补测确认后的界址 点坐标。这些辅助点也要在草图上标注。


使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则不仅可免去
量距的工作,而且还可以隔站观测,免受距离长
短的限制。用这种方法测距时,由于目标是一个有 体积的单棱镜,因此会产生目标偏心的问题。 偏心有两种情况:其一为横向偏心。P点为界址点的 位置,P′点为棱镜中心的位置,A为测站点,要使 AP=AP′,则在放置棱镜时必须使P、P′两点在以A点为 圆心的圆弧上,在实际作业时达到这个要求并不难;

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 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


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现今已成为测定界址点坐标的重要手段。
§4.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界址点编号方法 一、准备工作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 四、界址点误差的检验
仪配以光电测距仪或其他符合精度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