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开炉总结
现将本次开炉做简要总结,以便于优化下次开炉。
一、开炉前准备工作
1、开炉前原燃料准备与上仓
2、开炉料化学成分
焦炭成分 %
3、开炉主要参数
(1)正常料配比:烧结矿70% 球团矿30%
(2)正常料焦比:0.9t/t
(3)正常料碱度:0.9
(4)空焦碱度:0.9
(5)全炉总焦比:3t/t
(6)矿批:8.0t
(7)Fe、Mn还原率:Fe99.5%、Mn60%
(8)压缩率:净焦、空焦12.5%、正常料12%
(9)炉缸、炉腹装净焦、1/2炉腰装空焦,1/2炉腰、炉身装空焦和正常料
4、配料计算
(1)正常料组成
(2)空焦组成
(3)全炉炉料用量表
5、装料过程
开炉总焦比为3.0t/t。
碱度为0.90。
为了使高炉下部能够获得充沛的热量,使炉缸有足够的热量储备,开炉料的分配为:炉缸、炉腹装净焦,1/2炉腰装空焦,1/2炉腰装、炉身装空焦和正常料。
本次开炉采用带风装料法,装净焦、空焦、负荷料时,均采用同角单环,净焦、空焦18°同角布料,负荷料20°同角布料。
11:30开始装料,13:30净焦上料完毕,测料面,未达到预定位置,补净焦两批。
共计装净焦33批。
17:49装料位置至料线4000mm停止装料,休风堵风口,准备送风。
6、开炉参数
送风风口Φ110x7+Ф115x1进风总面积0.0769m2,堵8个风口(5#、6#、7#、8#、9#、10#、11#、12#),风量风量800-1000m3/min,风压150kPa,风温900℃。
采用单环布料,矿石批重8t,焦碳批重4920t。
入炉料为烧结矿70%,球团矿30%。
二、开炉实践操作
18:18开炉送风,雷达探尺3479mm,机械探尺4265mm、4029mm。
热风温度初始较低,无风量,伴随着热风温度逐步提高,第一个风口点火时热风温度为442℃,风量350 m3/min,风压120kPa。
从22:50开始,压量关系趋于紧张,23:20休风坐料,料线由4000mm下至4800mm。
之后压量关系运行平稳,顶温逐步升高。
截止至2:00具备引煤气流条件,通知煤气系统准备引煤气。
处理重力除尘放散时间长,于2:36引煤气。
后续压力运行平稳,顶压逐步升高至45KPa,3:30放料赶料线至5800mm。
在此过程中铁口氧枪一直处于打开状态,阀门开关2/3,阀前压力为0.42MPa,由于使用氧枪经验不足,3:37铁口自开,炉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跑渣铁,被迫强硬堵口,炉内配合减风操作,炉前处理完毕退炮出铁,具备加风条件。
压量关系趋于紧张,透指降低,探尺行程停止。
出铁完毕后5:00减风操作,减风至59KPa时崩料。
5:10左右发现1#、2#风口小套漏水,采取控水措施,炉前具备出铁条件后组织出铁。
于6:35-7:02休风更换1#、2#风口小套。
复风后压量关系运行平稳,逐步赶料线。
生铁成分如下:
炉渣成分如下:
10:05分12#风口自开,出完铁后10:59捅开5#风口,11:37分11#风口自开。
由于11#、12#风口自开,无计划性,导致炉温持续下滑,由4.45%降至2.19%再降至0.84%,导致渣铁物理热差,严重影响后续炉况恢复进度。
伴随着后续料线逐步变浅,炉况逐步好转。
炉温回升后赶料线,加风速度过快,16:55料滞不动,减风坐料,坐料后气流不稳,连续崩料,顶温高,减风至90Kpa得到控制。
后续稳步加风,炉况恢复正常。
三、开炉总结
1、此次开炉采取偏堵风口,导致后期一定程度偏料,气流不稳,建议在炉缸清理充分的前提下采取花堵风口,稳定气流。
2、开炉过程中不宜加风过高,导致下渣过早,应延缓下渣时间,给予炉缸充分预热时间。
3、氧枪使用注意事项:(1)风口点火后开氧气。
(2)氧量不宜太大。
(3)重点关注渣铁下达后压力表的波动。
4、屡次开炉料线控制过深,热量损失大,造成后续物理热差,延缓炉况恢复。
5、开炉碱度控制在0.9-0.95,全炉焦比控制在3.0t/t以内。
6、开炉发生悬料,料线深顶温高时,打水时应控制打水量,少打勤打,避免游离水存在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