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_第四章_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_第四章_意识和注意
睡眠的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 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 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
四、生物节律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 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人体的基本 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 • 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 化密切相关的。
–对意识状态的理解应该联系其生理机制——人体的 生物节律。
• 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他们的精神状态、经历和 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动和变化。
–骑车与谈话 –看电视时,看画面与听声音 –同时听两种音乐?
• 经过训练以后,人们可以提高在同一时间内意识 到更多事物的能力。
2、意识的能动性
• 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 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 并不存在的东西。
– 人眼中的盲点:人们不能看到落在盲点上的物体, 但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视觉中有这样一小块区域。
• 如果将人类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人类的 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只占人类心 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 是无意识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
•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 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 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 不能出现于意识中。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
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 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 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波和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 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 波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 个周期。
58%的成人经受失眠的困扰。 失眠的原因: 压力22%,疼痛20%,孩子17%,伴侣 打鼾16%,伴侣呼吸暂停8%。 • 不要关注睡眠 • 学会放松。
(二)梦
对梦的不同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过程的最可靠 的途径。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 现在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这些冲动和愿望在清醒状态下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 受,受到压抑和控制,而在睡眠状态下,意识的警惕 性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所以, 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就可以进行心理治疗。
超生物钟
•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像一个“超生物钟”,令其他的内 部“生物钟”互相保持同步。
–视交叉上核促进或抑制松果腺(pineal gland) 的活动;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是一种影响很广的荷尔蒙,起镇静剂的 作用,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
– 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 而不见。
• 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 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对意识局限性的分析
• Hirst(1995)认为意识的局限源自认知加工过程。 •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 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consciousness) •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对外界事物、自身内部 状态的觉知;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经验、对经 验的评价。(Science,2005.7.1, 125个科学问 题) •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 作用。 • 意识状态决定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及自身变化的 觉知水平和敏感程度。
失眠: 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好。 失眠症 入睡困难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 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常常出现α波,还 会伴随其它方面问题,如精神失调、焦虑、抑郁等。 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 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 会变坏。 睡眠障碍还包括: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白天嗜睡
意集中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同时,催眠师用平和的
梦的实质
1.借助于“夜晚帽”的研究 2.奇异梦境研究 3.梦的不连续性的研究
二、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下,个 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进行,个 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催眠时,脑电记录与清 醒状态时一样。
催眠时一般让被催眠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将
外界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引导被催眠者将注
•脑白金的成分
• 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很敏感
–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激 素的分泌。
• 我们在白天会感到精力充沛。
–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 我们在夜里感到疲倦。
• 当视交叉上核受损伤或它与眼睛的神经通路 被破坏时,这种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会消失。
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 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 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 那么疲劳。 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密 切相关。
2.睡眠的功能
解释一: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休整和恢复。 解释二: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解释。 睡眠可以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和在一天中不 适应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受到伤害。
睡眠形态的个别差异 个体的有意识的控制:熬夜或闹钟 生物节律的控制:入睡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个性特征的影响:紧张忧虑的人与外向的人 心理状态的影响:忧郁与愉快的人 白天活动的影响:激烈的活动增加慢波睡眠 成熟发展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睡眠不同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 一、睡眠与梦
(一)睡眠
•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
–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 个体差异
– 睡眠时间长短不同; – 何时睡眠不同。
• 共同点
– 遵循“睡眠-清醒”这样的模式; – 与昼夜交替相吻合。
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
• • • • • • 最短:马——2.9小时 牛、羊——3.9、3.8小时 人类——8小时 狐狸——9.8小时 猫——14.5小时 最长:蝙蝠20小时
如何理解“意识”概念?
•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 • 我们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意识”概念:
– 意识是一种觉知。 –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 定义: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 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 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
• 人的精神状态、经历和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动和 变化与其身体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如荷 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
– 一般,这些生理活动在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水平, 在凌晨水平最低。 – 当体温及其他生理指标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水平时, 个体的工作效率最高。
• 体力劳动:联系明显 • 脑力劳动:联系要弱一些
• Freud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意识
压抑
前意识
• 压抑、检察官 无意识
愿望、恐惧 记忆、情绪
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 11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 无意识行为(下意识行为)
–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 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 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 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 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 第一阶段:浅睡(根本没有睡着) • 第二、三、四阶段:越来越深,第四阶段 通常很难被唤醒。
1234 32 R 1 2 3 4 3 2 R 1 2 3 4 3 2 R
• 在一次典型的睡眠中,REM与NREM会交 替出现。在8个小时的睡眠中,大约有5次 REM睡眠。在刚入眠时处于深度睡眠;而 当接近天明时,REM睡眠的时间会延长。
成年人的睡眠模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
• 与严重酗酒的人相比,严重缺乏睡眠的 人的行为表现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都受 到了严重的破坏。 • 新生儿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6个小时 左右。 • 青少年每天需要8-10个小时。 • 老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较少。
3.睡眠障碍:失眠和失眠症
据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 21日电(记者周婷玉)近 几十年来国内公众睡眠 障碍问题日益增多,但 管理、改善睡眠的意识 和方法却相对滞后。我 国存在睡眠障碍疾病的 人群比例达到38%,高 于世界平均水平。70% 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有睡 眠障碍,30%多的高血 压患者失眠。
1.睡眠的阶段 清醒和警觉状态:β波(14-30赫兹,波幅小) 安静和休息状态:α波(8-13赫兹,波幅稍大) 睡眠状态:波(频率低、波幅更高)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 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
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 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 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
2、生理心理学的观点
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通常 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 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情况下,刺激减少,神经系 统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就是认知系统对这些随机 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的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梦担任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睡眠中认知系统依 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 这些活动 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梦的功能 就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 之成为可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