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PPT
在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在月夜, 就着月光舔舐伤口,这样,疗伤效果很好。 在人世间呢,不也一样吗?白天,我们往 往带着很多面具跳舞,而每个夜晚来临时, 那便是我们心灵生活的开始。你会检点白 天所做的一切,你可能会忏悔、忧伤、思 索……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秋夜听了琵琶 女的弹奏后,“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我 们的索科洛夫呢,每个夜晚,都要独自舔 舐伤口,泪湿整个枕头,泪为谁而流—— 为亲人而流,为战争而流!
• 照应前文索科洛夫天天夜里梦见死去 的亲人而泪湿枕头的情节。 • 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全苏联的普通家庭 带来的不幸遭遇和难以恢复的创伤。
结尾的艺术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悲悯的心情 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不想 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 让不幸的儿童保持一颗童心。 作者心愿的抒发: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战 火……
• 这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这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 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 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 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片段分析
• 索科洛夫以一种什么样的口吻谈到自 己的儿子?作者为什么又写到他“老 头儿的梦想”? • 骄傲、欣慰。 • 索科洛夫“老头儿的梦想”反映了他 对和平安宁的战后生活的憧憬,这与 下文突然接到儿子战死的噩耗形成强 烈反差,突出了战争带给俄罗斯人民 的苦难。
正文部分:
字音字形
着想 哽咽 勋章 耽搁 绞痛 梗概 zhá o
gěng 邂逅 yè
嗜好 dān 胡诌 jiǎo 吝啬
xūn
如鲠在喉 gěng gà i 狼吞虎咽 xiè hòu 狙击手 shì 一撮盐 zhōu 小雏儿 lì n sè
gěng yà n
jū
cuō
chú
浏览课文,完成以 下问题。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小说 在苏联广播时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 泪眼模糊;它传到我国后,也使多少人泪飞如雨, 译者也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 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 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 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 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 国战争开始了。
卫 国 战 争 时 期 的 苏 联 战 士
围 困 。 城 内 饿 死 近
一 个 人 的 遭 遇
肖 洛 霍 夫
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 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 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 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 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苏联 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 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去感受 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 个磨坊主家庭,曾参加四年的 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 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 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 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 (1926年开始构思,花了14年 时间创作完成)获得1965年诺 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 《钦差大臣》;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
战争 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
战争 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 战争 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
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
熟悉课文前情梗概 :
• • • •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 1942 年)受伤被俘,智擒德军上 校,回到队伍,成功逃亡。 • ……
问题三
人物形象——索科洛夫这是一个 逼真朴实的英雄形象,他没有光彩夺 目的外表,没有气壮山河的言论,甚 至也没有轰轰列烈的事迹,他只是一 个在战争中挺过来的普通人。他身上 有三种朴素无华而又珍贵无比的东西: 坚毅、尊严与温情。凭着这三样东西, 他让人在一曲悲凉沉郁的命运交响乐 中,听到雄浑激越的战士歌声。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找出描写索科洛夫心理活动的句子: 索科洛夫——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 光明些了。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 法用言语来形容!
作者为何要将这一遭 遇写得如此详细呢? 索科洛夫从战争的 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 机。
• 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 弹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 中这样的情节还有一些,请再举一例。 • 从俘虏营逃回后却得到家破人亡的消 息。 • 收养凡尼亚后刚过上安宁的生活却又 出了事故。
• 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 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
• 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 里干枯了” • 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 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 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 给泪水浸透了”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 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性格特点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 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人 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 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 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 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
美军对巴格达进行了新一轮轰炸
文本研习,质疑探讨:
儿子牺牲: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了 邻养凡尼亚: 轻松光明 看凡尼亚睡觉: 快乐极了 梦见死去的亲人: 收缩和绞痛
索 科 洛 夫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问题二
他有怎样的遭遇呢?
兴奋激动 成功逃亡 重燃希望 心就轻松变软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受伤 被俘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穿心的悲痛 埋葬欢乐
出车祸 悲愁的心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 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 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 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 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 以后的生活,为他们设计 结局。
敲响和平的钟声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有地方战火纷飞,仍有 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 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 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 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一起为和平祈祷吧!
•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 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 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 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 人使得这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 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 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 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而 凡尼亚自从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息,但索科 洛夫却有怎样的表现?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 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 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
流泪)
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
子一把)
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
子的将来) ……战争给人心灵带来的 是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 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 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补充资料:
战当 争生 的命 意不 义再 何拥 在有 ?时 ,
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作者是如何描写凡尼亚的? 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 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希特勒的入侵,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了无法 描述的灾难。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 远远不只索科洛夫一个人,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到 了受害,苏联人民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 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索科洛夫 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 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 人”。
宁 格 勒 城 下 , 开 始 了 万 长 人 达 。 天 的
年 月 德 国 法 西 斯 兵 临 列
1941 6
70
900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
青 年 被 法 西 斯 枪 杀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 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 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 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 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 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1、文章包括几部分 内容,找出描写主人公 心情的句子。 2、理清情节:索科 洛夫有哪些遭遇? 3、概括人物性格。
问题一
一 个 人
家 庭 的 毁 灭
领 养 儿 子
逃出战俘营: 激动极了 家里没有回信: 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邻居来信: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探望老家: 难受极了,穿心的悲痛 找到儿子: 喜气洋洋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14年8月—— 1918年11月): • 军人857万人;平民830万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39年9月—— 1945年8月): • 军人1704万人;平民2453万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 • 动用军事力量2200万人;伤亡约3000万人(一半 以上为平民)。 •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
第二次世界打战使人类 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 40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参 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 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 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 人,中国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 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苏 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 亡约3500万人,是历次战争 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死 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