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地震分析、工业农业、高等教育等情况)青岛胶州市招商局2010年12月7日目录第一部分:青岛胶州情况 (2)第二部分:山东地震带分布情况 (5)第三部分:工农业情况 (9)第四部分:青岛高等教育情况 (19)第一部分:青岛胶州情况胶州隶属于山东省。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9417.23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目前与山东有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200多个。
2010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各省GDP 排名中,山东GDP为33805.3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青岛是山东省的副省级城市。
位于太平洋西岸、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端,面积10654 平方公里,胶州湾海域面积367平方公里,人口838万人。
处在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和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之一。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沁下三角州及海冲蚀平原等。
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北绵延至青岛市区。
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
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7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
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33条。
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及沿海诸河三大水系。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气温24℃,冬季平均气温-0.4℃。
降水量年平均为775.6mm,春、夏、秋三级雨量较多。
年平均气压1008.0mm,年平均风速5.3m/s,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
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框架下,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青岛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随处可以感受到品牌的力量。
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诞生在这里,如今,朗讯、泰科、UPS、艾默生、沃尔玛及通用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也在这里落地生根。
青岛已经成为全球生产服务链最重要的一环。
青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造就了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
青岛港拥有通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450多个港口的125条国际航线。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的85条航线,9条国际(地区)航线,每周航班密度1600余班。
青岛市拥有12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702.612公里,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基本形成1小时经济圈。
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
如今,碧海白帆也已成为青岛的标志形象,不仅展示了富强文明和谐的城市风采,为现代帆船运动增添了青岛元素;也为百年青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
青岛市编制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以胶州湾为核心,根据青岛“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城市框架,青岛将建立“依托一个中心城区、三个次中心城区”的战略空间格局,胶州成为大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圈层。
2009年,青岛市GDP达到4890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名列第十,位于计划单列市第二名,稳居山东第一;烟台、济南紧随其后,分列山东第二、三位。
胶州隶属青岛,全市现辖1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0万人,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胶州市连续多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2008年百强县排名第19位),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山东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
胶州地理位臵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是山东半岛连接内陆各省市及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交通枢纽。
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胶济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贯穿境内,济青高速、同三高速、青红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将其环抱。
距流亭国际机场24公里,距青岛港35公里,距黄岛前湾港15公里。
即将建成的跨海大桥将胶州与青岛融为一体。
近年来,胶州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已形成精密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建材、轻纺、食品等主导产业体系,出口创汇连续十年居山东省县市首位,是环胶州湾经济带上重要的工业加工、仓储物流基地。
2009年胶州市GDP达54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9070美元,高于青岛市平均水平。
围绕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胶州市推出了少海新城、胶州湾产业新区和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三大平台”建设,成为推动未来城市发展的三大引擎。
少海新城是胶州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战略率先启动、重点建设的“六片四区”之一,承接着大青岛向西部拓展的重任。
规划定位为:“宜游、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服务型景区——青岛市休闲旅游后花园。
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28平方公里。
主体框架由“两湖、一带、三岛、多片区”构成。
胶州湾产业新区也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战略率先启动、重点建设的“六片四区”之一。
总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
区域土地广阔,适合承载大项目。
目前,已签约或落户的企业有香港新恒基集团、台塑和东方铁塔。
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是在服务于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高度,结合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以“中铁集装箱青岛物流中心”为核心规划建设的。
发展定位是建设公路铁路、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为依托的综合性陆路物流中心。
第二部分:山东地震带分布情况20世纪初,地震学家就已经注意到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不同性质的构造带内地震活动性质不同,同一构造带内地震活动具有统一的整体性和规律性,因此地震带一向被作为研究地震活动的基本单元。
1923年,地质学家翁文灏首先对中国的地震带进行了划分。
他认为“地震现象,在时间上的分布虽无至定,而在地理上分布则较有规律,寻此规律厥有二途,一曰历史经验,二曰地质构造。
”他把山东划分出3个地震带:山东潍河断裂带,大致沿潍河方向,相当于今沂沭断裂带;山东西南断裂带,位于兖州南北一线,东侧山地与西侧平原的交界地带;山东登莱海岸陷落带,指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呈近北东方向,即今燕(山)渤(海)地震活动带的东段。
50年代初,地质学家周光也把山东划分出3个地震带,他强调山东地震分布主要呈3个方向:山东东部的呈北北东向,即潍河河谷、沂河河谷的方向;泰山北部的呈北东东向,即泰山式断层带的走向;山东西部的呈北北西向,即山东湖群的排列方向。
他认为这3个地震带围绕着泰山,颇有规律地排列,当与李四光指出的鲁西系旋转构造有关。
1969年渤海大震后,山东的地震工作者经过新的实践活动,到1977年提出了5条地震带:聊城—兰考地震带;郯城—渤海地震带;即墨—威海地震带;临朐—惠民地震带;临沂—济宁地震带。
同时对山东未来百年圈定出12个地震危险区(见表1)。
表1:山东省地震危险区1984年,山东省地震局组织完成的《山东省近期地震危险区划判定与研究》课题,提出山东划分为5个地震带(与前有所不同):沂沭北东向构造地震带;聊城北东向构造地震带;菏泽—临沂北西向构造地震带;济阳—临朐北西向构造地震带;蓬莱—威海北西向构造地震带。
在山东所有的地震带分布中,青岛地区没有处在危险地震带上,也没有处在地震危险区中。
附:中国地震带情况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0多条地震带上: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第三部分:胶州市工农业情况一、规模工业胶州市正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2009年,全市拥有纳税企业6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11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80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217家。
初步形成了车船配件、轻工纺织、家电电子、食品加工、锅炉辅机、钢结构、木器厨具等七个优势产业,工业产值达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
胶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集装箱生产基地、铁塔生产基地、船用锅炉生产基地和炭黑生产基地。
【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主要产品有电厂主厂房钢结构、锅炉支架钢结构、空冷平台钢结构、风电塔筒、变电站架构、大型场馆、高层建筑钢结构,输电线路铁塔、广播电视塔、通讯塔、导航塔、旅游观光塔等。
承揽范围为设计、深化设计、加工、安装及防腐。
具备的资质有:总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广播电视塔生产许可证、电力750KV铁塔生产许可证。
公司总部地处山东省青岛胶州市,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分踞东西两岸,地理位臵优越;胶济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横穿,交通十分便利。
在国内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设立办事处,并在江苏苏州市设立与胶州总部规模相当的分公司,组成覆盖全国的生产销售网络。
公司总部所在生产基地规模宏大,占地280多亩,厂房面积约13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可达25万吨。
2007年总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上缴利税8000余万元。
公司连年荣获: 山东省信誉AAA级企业,青岛市纳税信用A级企业,青岛市百强民营企业,青岛市十佳民营企业, ,并被国家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全国重合同守信誉企业。
2008年在南方雪灾中,公司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援,保电抗灾,被中国南方电网授予于抗灾保电抢修工作突出奉献奖。
公司总部现有职工1600多人,技术队伍精干,专业知识丰富。
其中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3人,高级工程师21人,其他具有各类技术、经济职称的专业人员480余人,技术工人均接受过正规的技术培训和严格的技术考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钢结构生产经验。
公司已在胶州湾产业园购买600亩地用于建设新厂房,并将现有厂区扩建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