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共3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共33页
❖ 王是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代表 和象征,其权力体现形式:
王自称是作为上天和祖宗授予统治权的人间代表
王以宗族长兼国家元首的身份实行统治,并且在 强化宗法制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王通过使用誓、诰、命、令等文书或口谕以行使 王权
通过“会盟”、“巡狩”、“朝聘”等方式以控 制各诸侯国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
❖ 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 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 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 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 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 承人的主要标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
❖ 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 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 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 皇帝制度
❖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
❖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 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 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 权力
出现了新的选用人才方式,预示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 形式(1)
❖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经济发展、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 战国列强变法的趋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构成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条件:君主独揽大 权而君权至高无上,以中央政权有力管辖的地方 行政制度,以君权强力统率的官僚制度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 形式(2)
❖ 君权的体现形式及其特点
“官分文武,王之二木”,君主通过设官分职以 控制官僚机构
制定符节玺印制度,以便于控制军队和官僚 完善考核赏罚制度以约束和控制官僚和军队 在统治手段上形成一整套“君临之术”理论 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2.1 王权制度
❖ 2.1.1 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中国政治制度史
❖ 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
❖ 2.1.3 对王权的制约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1 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 “后”
夏朝初建,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 即祖先的意思,还带有浓厚的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3 对王权的制约
❖ 王权所受到的制约有:
受到原有和相继发展起来的地方势力的制约 受到贵族元老的制约
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宗教信仰的限制 王权逐渐在摆脱各种束缚中加强,向君主专制迈进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 霸主和集权制度
❖ 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
❖ 皇权的运用、滥用
❖ 皇帝制度的特点
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用神的威灵,突出皇 帝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
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 “绝对”的权力
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是 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 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
❖ 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个皇帝?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1)
❖ 名是名号、名义。位是地位、位置,实际上 是将名加以物化的具体措置
❖ (一)皇帝的名号
“皇帝”,被认为是最崇高的名号
尊号是高踞于皇位的统治者希望取得更尊贵的推 崇,由群臣上书奉上,对在位皇帝有评价的意义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1)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皇权的行使方式
审阅和批答奏章、“朝议”、“常朝”等
皇帝的意图,有一定的承传机构下达发布,交各 职能部门执行,另设层层监控的监察网络
使用“君临之术”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2)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 各诸侯国实力已远超西周,标榜“尊王”,实际取 代王权的霸主已相继出现
❖ 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地位极不稳定,随经济、军事势力的兴衰而更迭
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与盟国的关系 强加给弱小国家,不断集中权力
把自己的意志
❖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 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 汤制定了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制度,其本身 存在严重的缺憾和危机,后来发展为嫡子继 承制
❖ 周代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 继承制度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1)
❖ 围绕着皇位继承的血腥争斗
❖ 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
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原则 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择立皇位继承人
根据本王朝的政治需要,从王朝本身的存在和发展考虑, 择立堪任政事和胜任统治的继承人(雍正改革制定的密 建皇储制度)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2)
❖ (二)皇帝的名位
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 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 政令运作上的专用凭据 在皇权专制的情况下,名位制度得到不断扩大
❖以皇帝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都有了专用称呼 ❖年号逐渐与当时的政治情况相联系 ❖庙号、谥号、陵寝号等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