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精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精讲


2018/10/29
资政院虽然多少还有官府衙门的意味,清政 府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机关,但它毕竟是当时 中国国内立宪斗争的一个重要果实,在中国近代政 治制度发展史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有些议员敢于 慷慨陈言,抨击政府,弹劾军机大臣,甚至也涉及 皇帝,这在2000多年专制政体的一潭死水中激起民 主波澜。清政府的权威受到冲击,社会变革也因此 加快了。
2018/10/2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以议会为立法 机构,内阁为行政机构,大理院或裁判所为司法机 构。 清末在立宪的呼声中,三权分立成为立宪的主 题。 1906 年 10 月,清政府宣布立宪后,中央的立 法权将由议会行使,议会有权对内阁的工作同意或 否决,甚至弹劾。
2018/10/29
但在议会成立前,在中央先设立资政院,在地 方各省设立谘议局,作为议会成立前的过渡机构。
的政党执政或联合执
政的政治制度。
2018/10/29

实行议会制的国家,由在议会选举中 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组 织政府;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由各政党提 出总统候选人进行竞选,而后由当选总统 组织政府。
2018/10/29

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 位的政治制度,一般要具备几个特点: 第一,必须是在法治化的国家,一切 按法律程序进行;
2018/10/29

临时政府北迁后,特别是国会大选前 夕,政党迭兴的势头有增无减。但这一时 期政党政团的重新组合成为政党活动的突 出特点,形成了“小党则化合为大,多党 则并合为少”的政党合并潮流。主要形成 了四个大党:
2018/10/29
共和党

共和党是立宪派为了对抗同盟会,联 合统一党、民社、国民协进会、国民党同 志会、民国公会5个小政党政团而组成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2018/10/10/29
一、君主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政体 的失败实验
二、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三、中华民国元首制及其特点
2018/10/29
一、君主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 败实验
晚清政治变局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变革旧政治体 制和社会关系,要求打破两千年来皇权独尊无上的 僵死体系。 清末的政治改革中企图仿行立宪,就是 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出现的。

第二,政府的产生是由政党间的相互 自由竞争,通过选举来决定的,这个选举 具有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 选举的结果;
2018/10/29

第三,竞选获胜的执政政党无权改变国 家的根本大法,而只能遵守根本大法,在 根本大法的约束下制定政策、执行政务; 第四,它是权力制衡的一种表现; 第五,政党政治有多种,有一党制、两 党制、多党制。

2018/10/29


※民国初年政党制度的演变
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是从西欧和美国 学来的,西欧与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多 党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希望在中国实行 多党制。 与一般政党政治的特点相比,中国的政 党政治更具自己的特色。

2018/10/29

辛亥革命引起了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 出现了革命派、立宪派与封建军阀旧官僚 三足鼎立之势。三种政治势力围绕政权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各方都以政党作为 斗争的工具,来扩张自己的势力。
2018/10/29
民国初年政党制度的演变:

武昌起义,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政党蓬勃兴起,短短几个月,全国出现各种政治 党团200 多个。但在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 政纲的只有几十个,而且内容多数雷同。

大致来说,这些政党政团分属两个阵营,即以孙 中山为代表的革命阵营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阵营。
2018/10/29
按资政院章程,资政院可以讨论国家预算、制 定税法、各种法令的规定,以及各种皇帝认为应该 讨论的问题。资政院决议的事情,如果行政部门认 可,则通过皇帝下发成为法令;如果行政部门不认 可,则交还资政院重审;如资政院依然坚持原议, 则由皇帝裁决。此时的资政院已经基本接近日本明 治以后的议会。
2018/10/29
思考:
如何理解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一场不彻 底的改革,假立宪中有真改革。”?
2018/10/29
所谓的“真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宣布预备立 宪和进行官制改革。 在官制改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和地 方分别设立仿效西方议会体制的议事部门,即中央 的资政院和各省的谘议局,借以表示向近代化的君 主立宪政体靠拢。
二、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
上升为统治阶级,在中国政 治发展史上呈现出前的所未 有的局面,就是政党政治、 议会斗争的出现和活跃。
2018/10/29
※政党政治的内涵

政党政治是资产
阶级民主制的表现形
式之一,一般是指资
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
或总统竞选,由获胜
2018/10/29
各省的谘议局在 1907 年到 1909 年间相继成立, 其性质有点类似中央的资政院。它的存在极大地限 制了督抚的权力,立宪派利用谘议局的阵地,大力 宣传立宪,极大地促进了新政改革向深度发展。在辛 亥革命之后,很多省的地方政权,都是在谘议局的 参与下建立起来的。
2018/10/29
2018/10/29
统一党

在统一党并入共和党8 天后,清末立宪 派章炳麟于5 月17 日在北京本部召开大会, 公开宣布与共和党分裂,统一党复行独立, 并改理事制为总理制,由他自任总理。政 治倾向与共和党基本一致,因此,并没有 什么作用,存在时间并不长。
2018/10/29
国民党

国民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行政党政治、 对抗立宪派、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在宋教仁 等人的积极主持下,由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 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 4 个小党 派组成的,1912 年8 月25 日正式成立。国民党 改组的核心人物是宋教仁,成功地将同盟会转换 为国民党,也就是将秘密革命组织改组为共和制 度下公开活动的政党,为实现民主政治和政党内 阁的理想提供基础。
1912 年5 月9 日正式成立。黎元洪为理 事长,张謇、章太炎、程德全等为理事。

2018/10/29

政纲: 保持全国统一,取国家主义; 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应世界大势; 以平和实利立国为政纲。 在上述三项政纲中,共和党特别强调第一项, 它解释说,所谓“国家主义”,即“一切政事都 从全国统一着想”,“不准各省各自为政”。在 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国家主义就是反对同盟会、 支持袁世凯的同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