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案例分析
三一集团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企业 500强、工程机械行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最强企业、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中 国最具成长力自主品牌、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 亚洲品牌500强。2012年1月,三一重工与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 (Putzmeister)在德国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正式协议,将在通过监管部门审核之 后正式完成合并。
梁稳根和詹纯新都很清楚,在全球混凝土泵车领域的冠亚季排名上,只剩下两家 德国公司:积50多年历史,生产“大象”牌泵车的普茨迈斯特;其次是施维英。其 中,施维英已被徐工锁定,只剩普茨迈斯特这个悬念。
从徐工、中联重科的高速扩张路径看,无一不是通过国际、国内的双重并购实现 。对此,唐修国表示,如果当初能够获取CIFA,三一至少将并购战略的落地提前4年 。而此次普茨迈斯特到中国寻找买家,这无疑是三一的一次重大机遇。
互补
突破,降低成本
三一混凝土总销额(中国 获200多项专利,可节约 “大象”在土耳其、沙特、
内地)90%,“大象”10%,10%的钢材用量
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
国际90%
经济环境
中国 中国市场国内重工业产业竞争激烈, 三一重工在中国的地位受到挑战
经济
国际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重工业发展迎来 良机,为国际市场重新洗牌提供契机
另外,随着全球重型机械产业重心东移,在中国,三一 重工、徐工和中联重科等中国公司对其构成强大的压力, 令其在中国始终未能突破10%的占有率。为延续企业生命, 施莱西特决意出售。
普茨迈斯特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所以三一重工才能够 以3.24亿欧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这也是此次收购采用现金形 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2011年,徐 工集团收购了欧洲两家零部件企业;而此次,三一重工宣布收购普茨迈斯特 ,联合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 所说,“这是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一次收购”。
1、有利于实现市场份额 2、获得研发与技术上的 3、有利于开拓新市场
返回
其次是获得来自普茨迈斯特全球顶尖的质量控制、生产流程、制造技术和 工艺,“这将是三一获得的最重要的‘资产’,并购帮助三一重工提升自有品 牌产品的技术制造、稳定性和可靠性”,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战略管理组首席 研究员刘巳洋如此分析。
三一重工集团案例分析
——并购普茨迈斯特
第十五组 制作人:许权 刘将 杨阳 陈紫薇
黄夏洋 石小宁 侯世忠
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
案例背景
三一重工
亚福全机
洲布球械
品斯最制
牌“大造
500
中的商
强 。
国 顶 尖
混 凝 土
50
强
企机
业械
”制
造
商
普茨曼斯特
司
液
在全
压
世球
柱
界销
塞
上售
泵
十网
领
多络
域
个
的
国
众
产品系列
风 机
旋 挖 钻 机
摊 铺 机
港口 起重
机
挖 掘 机
汽车 起重
机
泵 车
布 料 杆
皮带 输送
车
压 路 机
港口 堆高
机
混凝 土搅 拌运 输车
1.并购原因 2.并购过程 3.并购结果
4.并购后目标
并购原因
1.从普茨迈斯特方面来说,其2007年销售收入曾达到10亿 欧元,但2008年以来,因过度依赖欧美市场,受金融危机影 响,业绩开始下滑,2008年,公司年收入仅4.5亿欧元,成立 50年来第一次亏损,成为失血但拥有顶尖混凝土泵车技术 的“优质病象”。此后,业绩回升也较为缓慢,2011年预计 收入仅为历史最高点的57%,净利润约为最高点的1/10。
CIFA是一家拥有80年技术沉淀的世界顶级混凝土机械公司,且是 全球第一台混凝土泵车的发明者。其市场主要分布在欧洲。在意大
利,CIFA泵车拥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超过 15%的市场份额。CIFA出卖缘由是,因过度依赖欧美市场,受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约6000多万人民币亏损,控制人—私人股权 投资基金Magenta和另两家私募基金,无力回天,决意出售。梁稳 根和詹纯新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谁得到CIFA,意味着谁在打开欧洲 市场大门、获取最顶端的品牌和技术上,占据主动。但CIFA最终被 中联重科摘走。
2.从三一重工来说,这次并购对三一来说意义重大。 让我们先把视线调回到2008年。这一年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生 了一起重大事件。据当年财报,一直是行业老二的三一重工在规模 上被中联重科反超。 三一重工缘何输给中联重科?原因是中联重科当年做了一件震动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大事:联手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以 总额5.11亿欧元,对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公 司,实施了全资收购。其中,中联重科占股60%。
首先是借此在国际化上扳回对手一局,为三一艰难的国际化打开新通道。三一重 工2009~2011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整体销售收入比重,已连续出现下滑, 分别为9.02%、6.46%、3.98%,这一下滑趋势虽与中联重科相似,但和徐工相比, 差距巨大,徐工占比近14%(如图1)。因此,利用这次并购,收获“大象”分布于 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借此甩开中联重科,和徐工拼国际化,具有重要的 战略价值。
非洲 低端市场,但市场开发程度较89年。二十年来,三一集团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 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 贡献”的企业宗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 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润40亿元,成为建国以来湖南省首 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2010年 实现销售收入约500亿元。
家
多
设
世
立
界
了
纪
子
录
公
收购背景
.国内机械工业巨头竞相海外并购
在目前国家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对建筑机械的需求 减少,在这样的情形下,机械行业必然要寻其他出路,以求更好发展。因此 ,中国工程机械“三巨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都在先后推进 海外并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经过多年打拼和国际金融危机催化,中国工 程机械行业收获了两大机遇:第一,全球重型机械产业重心移到中国;第二 ,陷入危机的跨国巨头,向中国企业伸出被并购的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