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ddens 吉登斯

Giddens 吉登斯


(二)结构化理论
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是社会学应该认真考虑 的问题。 结构与能动、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 并不是二元对立,结构化理论试图用结构二重 性(duality of structure)来代替行动-结构 二元论(agency-structure dualism)。
行动与反思性
行动是一种不间断的行动流,行动包含了对行动的 反思性监控、理性化和动机激发这三个过程,或者说 ,这三个过程复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的有意图的行动 。 吉登斯特别强调行动的反思性,即行动的反思性监控 ,它指的是在行动者的活动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行为的 目的性或意图性。 人的有意图的行动始终受到意外后果和未被认识到 的行动条件的制约;此外,行动者的身体和生理能力 也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和局限,兼具能使和约束的属性 。行动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其非决定性。
三、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理论
(一)方法论:双重解释学
Double Hermeneutics
对实证主义(包括功能主义)的批判
批评一,实证主义忽略了行动者的一个基本特性是 “具有知识”,他们所实施的是有意图的行动。 批评批评三,吉登斯认为,普遍的有关社会生活的规律是 没有的,从社会现象中归纳出来的社会定律都是历史的 。
“以整理起步,以综合见长的理论家”。
二、吉登斯创建结构化理论的路 径
首先是对经典社会学思想进行整理。代表作:《资本主 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涂尔干》(1972)。 构建结构化理论体系。代表作:《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1976);《社会理论的中心问题》(1979);《社会 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1984)。 运用结构化理论分析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相关问题。代表 作:《权力、所有权与国家》;《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之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私密关系的 转变》等。
对解释学流派的批判
吉登斯对过分解释的取向进行了批评,因为行动者 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对于行动的条件、行动的 结果并不能完全认识到,因此社会生活并不总是组成 社会的行动者的有意图的产物。
“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
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两套意 义框架:其一是由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 世界,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元语言。这两 者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一、吉登斯简介
• 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 学家 • 吉登斯是少有的既多产又少年 得志的社会学家,30多岁已经 蜚声学术界,至今影响巨大。 • 他也是同时在学术界和社会生 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社会 学家 • 他提出的术语“结构化理论” 和“第三条道路”曾经是最时 髦的话语。
• 安东尼·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生于伦 敦北部的埃德蒙顿。 • 1956年进入赫尔大学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 • 195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硕士学位。 • 1964年硕士毕业后,任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 1966-1969年间,先后访问和任教于加拿大西蒙· 弗雷泽 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69年,受聘 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 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 1986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1987年,被任命 为剑桥大学社会学会会长。 • 1997-2003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 2004年,被授予“终身贵族”称号,为英国上议院议员 。被誉为布莱尔的“精神导师”。 • 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近40部 。著名的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的创立者之一。
结构(规则与资源)
结构是指行动者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互动情 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正是使用这些规则和 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才维持和再生产 了结构。
规则是行动者在各种环境下理解和使用的可归纳而得 的程序,包括规范和表意性符码两种,是行动者认知 能力的一部分。 资源是行动者用来处理事务的工具,分为两种,配置 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
二、The Way to Built Structuration Theory
Reflections on the classic writings of thinkers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 Reconstruction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第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system theory 第四,现代性理论体系的建立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politics 第五,对现代政治的重建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Beyond Left and Right
• • • • • • •
• •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 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自反性现代化》商务印书馆 2001 《批判的社会学导论》上海译文出 版社 2007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 2003 《为社会学辩护》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03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 的生活》,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 版社 2001 《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即《历史唯 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民主-国家与 暴力》与《超越左与右》。
(二)结构化理论的元素
Elements
of Structuration Theory (key words)
双重解释 合理化 话语意识 实践意识 行动 意外性后果 行动者 结构 社会系统 结构化 二元论
a. double hermeneutic b. rationalization c. discursive consciousness 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e. agency f. 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s g. agents h. structure i. social systems j. structuration k. dualism
吉登斯的 结构化理论
Anthony G
第二组 李兴珍 王怡凡 白 杨
Cont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Giddens The Way to Built Structuration Theory Double Hermeneutics and Structuration Theory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因此,社会研究必然涉及两重解释:一方面社会研 究的对象必然包含社会行动者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解释 ,另一方面社会研究也正在为被研究的对象提供另一 重科学的解释。这两重解释的相互关系是动态的。
“双重解释学”视野里的社会科学的基本 性质和任务
双重解释学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 实践性”,而不是自然科学的“技术性”;社会科学 的任务在于批判常识和内部自我批判。
"The Third Way: the revival of social democracy,"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critical" "Soci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ology," "Sociology defense" "Runaway World: 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Modernity: An Interview with Anthony Giddens," "Sociology", "Tri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r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emocracy - State and Violence" and "Beyond Left and Right"
目 录
吉登斯的简介 创建结构化理论的路径
“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理论
现代性和全球化分析
一、The Introduction of Giddens
• Britain's famous social theorists and sociologists. • Giddens is both prolific and rare wunderkind sociologist 30s already renowned academics, has a tremendous impact. • He is also the same in the academic and social life of the field play an important influential sociologist • He proposed the term "structural theory" and the "third way" was the most fashionable discourse.
吉登斯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社会学、政治学、 哲学等领域,早期主要在于对以往社会学理论 的梳理,后期以现代性的研究为主线。 •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 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 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 (Structuration theory); 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第三条道路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