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元合金相图

二元合金相图


α+L α
匀晶转变的特点
合金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
在合金结晶过程中,先结晶出的固相和剩余液
相的成分都与原来合金的成分不同,它们分别
沿着固相线和液相线变化。
结论:两相区中,相互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
相的成分,分别沿着两相区的两个边界线改变。
杠杆定律
杠杆定律是确定状态图中两相区内两平衡相
的成分和相对重量的重要工具
成的固溶体。
形成条件:溶剂与溶质原子尺寸相近,直径
差别较小,容易形成置换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中原子的分布通常是任意的,称
之为无序固溶体。在某些条件下,原子成为 有规则的排列,称为有序固溶体。
固溶体的溶解度
浓度: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的极限浓度 置换固溶体中,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原子
相图分析(相图三要素)
T,C

Pb
L+
L
L+

Sn
+
Sn%
1 )点:纯组元熔点;最大溶解度点;共晶点(是亚共晶、过共晶合金 成分分界点)等。 2)线:液相线、固相线;溶解度曲线;共晶线等。 3)区:3个单相区;3个两相区;1个三相区。
液相线:AEB
固相线:AMENB 共晶线:MEN
2、间隙固溶体(interstitial solid solution)
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晶体结构类型
晶格畸变(lattice distortion)
由于溶质原子的介入,原子的排 列规律受到局部的破坏,使晶格 发生扭曲变形。
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变形抗力增 大,金属的强度及硬度升高的现象------固溶强化
时间
三相平衡线的图形特征及性质
α β
二元合金相图的总结
• 相图中的每点都代表某一成分的合金在某
一温度的状态 • 两个单相区之间必有一个两相区,并由这 两相组成 • 两个两相区之间必定是以单相区或三相区 (水平线)隔开 • 水平线必定是三相平衡 • 各种反应式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合金的性能取决于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组织 合金的化学成分与组织间的关系体现在合
固溶体的分类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分:
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分:
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分布是否有规律分:
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 1、置换固溶体 • (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 • 溶剂原子被溶质原子所置换
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
组织由相构成,
观察时应分析相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方式。
金属材料性能由组织决定, 而组织由化学成分和工艺过程决定。
4.2 二元合金相图
相图:描述合金系的状态、温度、压力及成分
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解,又称状态图。
反映不同成分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相状态、
金相图上
故合金相图与合金的性能之间必然存在着
一定的联系。
铁碳相图
课后作业
1.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要进 行压力加工的合金常选用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2.会画并且学会看铁碳相图。
相和组织的比较
假设:红色、蓝色分 别表示不同的两个相
白口铸铁
球墨铸铁
4.1 合金的相结构
固态合金的相,分成两大类:
固溶体:相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成元素的晶体
结构相同
金属化合物: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元素的晶
体结构均不相同
一、固溶体 固态下互相溶解所形成的物质
固溶体概念 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 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如,Fe(C)固溶 体。
MF是Sn在α相中的溶解度线,
NG是Pb在β中的溶解度线。
三个单相区:α、β、L; 三个双相区:L+α、L+β、α+β; 一个三相区: L+α+β。
二元共晶反应
共晶反应: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 两种固相的反应。
LE→αM+βN
共晶点、共晶线、共晶反应温度
共晶合金、亚共晶合金、过共晶合金
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相图分析
液相线:adb
固相线:aceg cf是Ag在α相中 的溶解度线, eg是Pt在β中的溶解度线。
三个单相区:α、β、L; 三个双相区:L+α、L+β、α+β; 一个三相区: L+α+β。
二元包晶反应
包晶反应:先析相和剩余液相在恒温下发 生反应,生成一种新固相的反应。
αc+ Ld→βe
平衡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中发生共晶反应 室温下的相为: α+β 室温下的组织为: 共晶体 (α+β)
共晶体中的α和β的相对重量 可以用杠杆定理计算如下:
• α=EN/MN*100% • β=ME/MN*100% • 图中黑色的α固溶体和白色的β固溶体呈相
间分布;
共晶组织形态
针 状 共 晶
树 枝 状 共 晶 螺 旋 状 共 晶
间隙固溶体的特点
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
体,其溶解度有限。
形成条件:只有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直径
之比小于0.59时,才会形成间隙固溶体
通常,由原子直径很小的碳、氮、氢、硼、
氧等非金属元素溶入过渡族金属元素的晶格 间隙中而形成。
置换固溶体的特点
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而形
尺寸、晶格类型、电化学性质以及电子浓度
等。
间隙固溶体与置换固溶体的比较
晶格畸变
有限固溶与无限固溶 固溶强化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
保持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
成分可以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变化;
由于溶质原子的加入,使晶格点阵发生畸变,
周围原子离开平衡位置,不可避免地引起溶 剂晶格常数发生变化。
固溶体的性能
固溶强化:通过形成固溶体使
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
固溶强化原因:溶质原子的溶
入→晶格畸变及钉扎位错→增 大位错运动的阻力,提高变形 抗力,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 硬度。
固溶强化是金属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溶质含 量适当时,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塑性 和韧性没有明显降低。
组织(显微组织)
1、铜镍合金相图相区分析
液固两相区
T,C 液相线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83 纯铜 1000 熔点 Cu 固相区 20 40 60 Ni% 80 L 液相区1455 纯镍 熔点

100
固相线
Ni Ni
铜-镍合金匀晶相图
2、合金的结晶过程
形核和晶粒的长大 L
固溶体合金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固相成分沿固相线变化, 液相成分沿液相线变化
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法
L
温度
凝固开始
凝固终了
L+S
S
时间
差热分析基本原理图
DTA与TG曲线
二、 二元匀晶相图
二元匀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固态均能无 限互溶的二元合金系所形成的相图。如Cu-Ni、 Cu-Au、Au-Ag、Fe-Ni、W-Mo、Cr-Mo等。
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 特点:匀晶相图中任意成分合金在冷却过程 中发生单相固溶体的凝固过程。
第四章
二元合金相图及其分类
内容简介
1.合金相结构和组织的基本概念 2.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过程和分析相图的基本
方法
3.了解匀晶、共晶、包晶相图
4.学会看铁碳相图
重点掌握合金相结构,并学会分析二元合金相
图。
1相图的基本知识
合金:一种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元素(k
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通过熔化或 其它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 的物质。
消除方法:扩散退火
Cu-Ni合金的平衡组织与枝晶偏析组织
平衡组织
枝晶偏析组织
三、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元共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
态有限互溶或完全不互溶,且冷却过程中发生 共晶反应的二元合金系所形成的相图。如Pb-Sn 、Cu-Ag、Al-Ag、Al-Si、Pb-Bi等。
共晶转变:由一个液相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
组织状态及温度变化时可能发生的变化。
用途:在生产中,相图可以作为制定金属材料
熔炼、铸造、锻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规程的重要 依据。
一、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在常压下,二元合金的相状态决定于温
度和成分。因此二元合金相图是一个以温度 为纵坐标,合金成份为横坐标的平面图形。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合金相图都是 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建立相图最常用的实 验方法是热分析法。
放 射 状 共 晶
Pb-Sn合金 组织组成物 在相图上的 标注
4. 二元包晶相图
二元包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
态有限互溶或完全不互溶,且冷却过程中发生 包晶反应的二元合金系所形成的相图。如Pt-Ag 、Ag-Sn、Sn-Sb等。 包晶转变:由先结晶出的固相和剩余液相相 互作用,形成另一种成分不同的固相的过程。
• • • •
合金的结晶过程
① 包晶成分合金:匀晶包晶二次析出。
室温组织为β + II
II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减小
• ② PD成分合金:匀晶包晶二次析出。
• 室温组织为 +βII+β + II
时间
• ③ DC成分合金:匀晶包晶匀晶二次析出
• 室温组织为β +II。
况,包括相的种类和相对量。
组织: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具有一定大
小、形状和分布的金属内部的微观形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