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天立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曰”,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A. 林则徐B. 关天培C. 左宗棠D. 邓世昌2.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
”“十室之邑,必有烟馆。
”这说明清朝()A.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 军民体质下降C. 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3.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
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1858年一个俄国渔夫在黑龙江以北的地区捕鱼遭到清军阻挠可是这个渔夫说自己是合法的。
他的理由是()A. 沙皇俄国国力比中国强大B. 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领土C. 这是中俄《北京条约》规定的D. 这是中俄《瑷珲条约》的5. 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 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B. “亚罗号事件”C.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 “马神甫事件”6. 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事件是()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C.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D.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7. 有学者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B. 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C. 维新派试图改变中落后现状D. 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8.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篇。
太平天国运动进展顺序正确的是()①洪秀全金田起义②永安初步建立政权组织③定都天京颁布革命纲领④西征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③②④D. ①③④②9. 柯文楠英国学者柯文楠(C.A.Curwen)“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底层民众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大无畏的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只是因为存在客观上的局限性,它的政权制度无法体现这一理想。
”这里的“局限性”指的是()A. 农民阶级自私狭隘的特性B. 偏师北伐,孤军深入C. 提出的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0. 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是()A. 上海轮船招商局B. 安庆内军械所C. 江南制造总局D. 福州船政局11.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建设近代海防。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是()A. 李鸿章B. 曾国藩C. 左宗棠D. 林则徐12.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在中国黄海勇击日寇的民族英雄是()A. 林则徐B. 关天培C. 左宝贵D. 邓世昌13. 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A. 左宗業B. 李鸿章C. 奕新D. 曾纪泽14.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是()A. 赔款2亿両白银B.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C. 增开沙市。
重庆为商埠D. 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15.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A. 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B.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16. 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1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换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
法英等国积极响应。
但是列强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
换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有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列强侵华罪行】材料二:【抗击外来侵略】材料三:即使面对敌人大炮的摧残和压迫,中华民族仍然不屈不挠,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一次次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管在今天还是以后,中华民族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
(1) 材料一中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该战争的结束迫使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2) 材料二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3) 材料三中,反映出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写出两位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
(4) 请你写出《南京条约》的内容?18.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不曾停滞,但都是以失败结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厄运。
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宣传变法思想;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开始变法。
此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2) 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怎样发动这场运动?(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这次“变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以及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和中国的社会危机。
……1851年,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正式爆发。
参加太平军的主要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及矿山工人,也有农村知识分子和家庭富裕的各阶层人士。
……太平天国在政治上要推翻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建立农民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及其目标。
(2) 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最后是胜利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财政原已十分困难,据统计,这时每年收入为8900万两,每年支出也相差无几,要自行筹划这笔庞大款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此,为了缴付此项赔款,清政府又陆续签订了《俄法借款》《美德借款》《美德续借款》。
“瓜分大清帝国”的形势已经造成,幅员广阔的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践踏得血迹斑斑。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汤志钧(1)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什么条约?哪一年签订的?(2) 结合材料,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国际禁烟日”“国际禁毒日”,看出虎门销烟在当时及以后都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虎门销烟的国际影响非常深远,它是人类禁烟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作为领导该斗争的林则徐也不愧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而关天培是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是洋务运动领导人之一,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
要注意熟练掌握、区分四位人物的主要事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领导人这一知识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虎门销烟相关历史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至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
”可知,主要说的是吸食鸦片的现象普遍,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A。
本题以“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清朝吸食鸦片的普遍现象。
本题以“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清朝吸食鸦片现象的了解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
3.【答案】A【解析】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发动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故选A.本题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知识点.本题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为线索,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和《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鸦片战争的时间、结果.4.【答案】D【解析】1859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
他的理由应是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领土规定。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故选:D。
本题考查《瑷珲条约》。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5.【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C。
本题以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B【解析】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战后,鸦片输入仍末合法化,外商只有私自偷运中国.1858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鸦片变为“合法”进口商品.故选B.本题以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为依托,考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识记《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史实.7.【答案】A【解析】依据“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推断出在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题干里的“西方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