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共12题;共60分)
1. (5分) (2018高一上·番禺期中)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直接有关的是()
A . 雅典人民思想活跃
B . 小国寡民的城邦
C . 古希腊民主传统
D . 斯巴达人的威胁
2. (5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克里斯提尼民主改革中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确立了“-”,它使公民大会有权终止任何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的政治生涯。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划线部分应为()
A . 债务奴隶制
B . 民众法庭
C . 陶片放逐法
D . 抽签选举
3. (5分)将雅典引入民主轨道的改革是()
A . 提修斯改革
B . 梭伦改革
C . 克里斯提尼改革
D . 伯利克里改革
4. (5分) (2017高二下·陵川期末)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 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 .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5. (5分) (2020高一上·苍南月考) 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 .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 .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
C .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 .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
6. (5分) (2016高三上·定兴期中)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
A . 《论语》
B . 《道德经》
C . 《孟子》
D . 《韩非子》
7. (5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 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
B . 水利工程的兴建
C . 私田荒地的开垦
D . 井田制逐渐瓦解
8. (5分)(2019·长春模拟)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 迁都洛邑
B . 商鞅变法
C . 开凿灵渠
D . 焚书坑儒
9. (5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现象,有关这次人口大迁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 . 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 .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 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0. (5分)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 春秋时期
B . 西汉
C . 南北朝
D . 北宋
11. (5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月考)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
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的诗句。
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B .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 . 商品种类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12. (5分) (2019高三下·肇庆模拟) 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A . 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
B . 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C . 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 . 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20分。
(共2题;共40分)
13. (20分) (2020高一上·揭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重大意义。
14. (20分) (2017高二下·广河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金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江南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江南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
(3)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共12题;共6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20分。
(共2题;共40分)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
答案:14-3、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