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公民权利的重大举措是()A.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C.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土地归还平民D.建立“四百人会议”3、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的发展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7、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9、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 ①③②④10、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代表地主阶级B.都废除井田制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都实现富国强兵11、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主要说明孝文帝()A.个人文化知识丰富 B.喜欢读诗辞汉赋文章C.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 D.重视汉族文化12、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1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的改革要求。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利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14、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16、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17、下列关于僭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指用武力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B.实行于公元前7~前5世纪C.僭主在位时一般都实行独裁统治D.僭主政治还鼓励工商业发展18、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梭伦为打破贵族的专权,对国家权力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他执政时期,雅典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越来越少B.“四百人会议”被公民驱散C.某人因买卖婚姻受到法庭审判D.某位奴隶有幸成为陪审员20、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战国变法与春秋改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社会转型期不同 B.富国强兵的目的不同C.战国侧重于政治改革 D.产生的直接影响不同21、下列史实属于拓跋珪在位时期的是()①对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③仿汉制设官④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迁都平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一措施(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23、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24、(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阻碍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A.传统观念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C.洛阳的地理环境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25、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26.雅典僭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相同结果是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削弱了贵族的势力C.被民主政治所取代 D.损害了平民的利益27、战国时期最早进行改革的是( )A.管仲改革B.魏文侯变法 C.商鞅变法D.鲁国“初税亩”28、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29、“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这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A.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B.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C.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D.奠定了重新走向国家统一的基础30、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地区划分取代血缘部落③否定血缘关系维系社会④促进雅典社会的民主进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第31、32题各20分,共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北魏孝文帝)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于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资治通鉴》材料二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
至于平城自作为京都以后,人口集中,游食者众,粮食供给难免发生困难。
……据《南齐书·芮芮虏传》称,太和三年(公元479年)“芮芮(北方少数民族,通称“柔然”)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距离)平城七百里,魏(北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其后高车(北方少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徒,逼近平城,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
如果北魏仍都平城,稍一疏忽,有被柔然包围的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册)材料三“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材料四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材料五孝文帝诏曰:“代人(鲜卑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
……其穆、陆等八姓,皆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
”“高祖崩,(元)禧受遗辅政。
虽为宰辅之首……而潜受贿赂。
禧性骄奢,贪淫财色。
……”(士族)“衣被绣绮,车乘鲜丽。
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
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
——《魏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8分)(2)依据材料三,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2分)(3)阅读材料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改革后的社会情况,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0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
……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