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信息与新闻的差别:1.二者的内涵不同:二者虽然都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的发展的最新状态,重点描述客观事物的现态和趋态,二事物的史态由其他信息去反映。

2.二者的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知识其中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

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方式和手段,新闻这种信息通过大众传媒向这个社会,用于消除社会公众对时局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新闻信息的特点:1.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

2.真实:记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3.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情报与新闻的共同点:1.报道内容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2.都要及时地传向接受者。

3.二者都同时具有时新性和知新性相统一的新鲜感。

不同点:1.新闻的接受者是社会公众,情报的接受者是特定的人和人群。

2.新闻要向社会公开传播,其模式是“点一面”传播;情报传播未必公开,其模式经常是“点一点”传播。

3.情报带有专业性,可能只有少数人能懂,社会公众未必感兴趣;新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不只是少数人感兴趣。

陆定一新闻定义的优点:1.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2.突出了“新近发生”这一新闻的主要特性;3.文字简明扼要,易记易传。

范长江的定义优点:1.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2.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时新性;3.知名新闻不是一般事实,而是重要事情。

新闻价值: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

新闻的价值: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其他需要的程度。

新闻五要素:时新性: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

接近性: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

显著性: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度。

重要性: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

趣味性: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

新闻传播: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的过程。

新闻传播类别: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信息沟通活动。

组织传播:组织即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

新闻传播的流程: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和确认。

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价值、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基本点:1.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地传播。

2.新闻传播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

3.新闻传播针对受众的需知和未知。

4.传播者作为中介,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受众。

5.传播者的倾向性体现在他们对事实的比较、筛选和陈述中。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1.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舆论的特征: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新闻自由: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

包括两方面:1.传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

2.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坚持真实性原则:1.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2.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行动、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1.政治需要,公开造假。

2.于己不利,隐匿真情。

3.宣传典型,任意拔高。

4.屈从压力,写昧心稿。

5.唯利是图,编造新闻。

6.粗枝大叶,调查不实。

7.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8.知识贫乏,不懂装懂。

9.合理想象,添枝加叶。

10.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3.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4.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5.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的观点:1.党报是党的宣传公东工作最有力的工具,办好党报是党的中心工作,各地党组织应对党报工作极大注意。

2.党报是同党中央报纸政治步调的一致,未经同意,不得任意发表涉及全党、全军、全国的全局性的文件、电文、演讲等。

3.党报应严格按照党的方针进行宣传,不能有违背党的方针的表现。

4.党报的宣传必须增强党性,要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

5.各级党委要关心党报工作,不关心党报是党性不强的具体表现。

6.各级党委要把帮助与利用党报工作作为自己经常性业务之一,要适时讨论新闻政策及社论方针,要抓紧对党报的领导。

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

2.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立场的新闻报道。

3.一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

新闻事业在政治上通党中央保持一致主要体现在:1.奋斗目标的一致。

2.部署步调的一致。

3.政策策略的一致。

4.宣传口径的一致。

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注意到:1.旗帜鲜明,积极主动。

2.准确全面,防止偏颇。

3.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坚持政治家办报的理由:1.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

2.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3.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坚持“政治家办报”基本要求: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

2.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3.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新闻传播指导性的特点:1.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

2.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处于平等地位。

3.指导领域的多样性。

4.指导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1.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2.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3.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指导范围:1.指导舆论。

2.指导工作。

3.指导学习。

4.指导生活。

社会主义新闻指导方式:1.思想指导。

2.政策指导。

3.信息指导。

4.典型指导。

5.鼓舞指导。

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方法:1.善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刮风”和大起打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8.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A.加大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1.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为其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2.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3.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业绩。

B.提倡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形式:1.形式生活活泼多样化。

2.语言通俗易懂大众化。

3.风格鲜明泼辣个性化。

C.时新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1.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

2.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

3.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的意义:第一,它有助于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各级党委重视新闻工作,把新闻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研究并解决新闻工作中的问题,使新闻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保证新闻工作不脱离党所确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它有助于吸引党员和群众关心和重视党的新闻事业,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新闻工作可以增进对报纸的感情,从而党的新闻事业看作自己的事业,关心它的生存与发展,自觉地去支持它的工作。

第三,它有助于保持新闻事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新闻工作,经常地向新闻机构反映情况,提供稿件,对新闻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可以使党的新闻事业通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下,更好地开展工作,以满足群众的需要。

第四,它有助于加强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

专业新闻工作者与通讯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可以使新闻媒介通过多种渠道保持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反映和指导实际。

第五,它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通党和政府的联系。

新闻媒介在人民群众通党和政府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打作用,而这种作用自由在人民群众通新闻事业建立起经常地联系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新闻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党和政府的宣传方针,更好地同党和政府保持思想、政治上的一致。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必要性:1.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保证可靠的新闻来源。

2.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才能保证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权利的实现。

3.基层通讯员是现代新闻传播一种的重要力量。

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1.权力组织2.社会团体 3.各种社会成员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1.决策出台过程 2.决策执行过程3.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 4.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5.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1.传播及时2.传播公开 3.传播持续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小鸡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新闻批评的方式:1.点名批评2.不点名批评新闻批评类型:1.一般性批评报道2.典型性批评报道 3.连续性批评报道 4.追踪性批评报道新闻批评的方法:1.发表评论文章2.刊播读者来信3.开展专题讨论开展新闻批评的原则:1.要出于公心,要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2.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准确无误3.要以律法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 4.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5.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评水平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 2.能够与社会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 3.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4.作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5.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1.政治上要求高 2.社会活动能力强3.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4.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5.知识面广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新闻工作者应该注意业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1.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2.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3.调查研究能力 4.文字表达能力5.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社会新闻事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1.讲党性,讲政治,吧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吧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 3.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4.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知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