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法教程 第5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新闻传播法教程 第5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第五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有些特殊新闻和信息有特殊的发布规则。 其出发点,主要是鉴于有关新闻关系重大 ,为了保证新闻的准确无误,避免不实传 闻影响共产党和政府的威信,或者造成社 会惊扰,给公众带来某些不应有的损失。
有的由国家指定部门统一发布,其他传播媒介不得擅自报
道;有的规定了严格的发布程序;有的实行事先审查。有
由政府统一发布的信息,只限于事件的核心信息 由政府统一发布的信息,是指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 政府统一发布并不意味着不要新闻舆论监督
案例:校车案隐瞒事故真相
2011年12月12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发生校车 事故,15名学生死亡,8人受伤。12月13日,当地政府 部门称,事发时车上共有29名学生。这一说法遭到一 些目击者的质疑。据《新京报》报道,参与事故救援 的村民张运河称,根据当时情况来看,“车里孩子绝 对有60人以上”。在众多媒体的追问下,丰县政府终 于公布了最新数字,车上当时有41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第二节 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作品
《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 管理的规定》 (1990) 《关于发表和出版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 和生活情况作品的补充规定》 (1993) 《出版管理条例》 (2001) 《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 备案办法》
2006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预警信息发布和事件信息发布
一、“总体应急预案”对信息发布的规定 “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发布原则: 统一 准确 及时
二、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定 地震及其预报汛情 疫情 汛情 食品安全事故 核事故
三、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现在,国务院确立了突发事件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 布的基本原则,若干法律、法规对特定突发事件信息的公 布也有了具体规定,这些都属于对政府部门的义务性规范 将突发事件信息纳入政府信息,由政府统一管理,是我国 特有的做法 目的是为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尽快克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 机
案例:李泽பைடு நூலக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
2010年8月4日22时许,被告人李泽强为发泄心中不满,在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13号工地施工现场,用手机编写短 信“今晚要炸北京首都机场”,并向数十个随意编写的手 机号码发送。天津市的彭某收到短信后于2010年8月5日向 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于当日接 警后立即通知首都国际机场运行监控中心。首都国际机场 运行监控中心随即启动紧急预案,对东、西航站楼和机坪 进行排查,并加强对行李物品的检查和监控工作,耗费大 量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正常工作秩序 。
的是国际通例,有的是中国国情。
特殊新闻和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重要政务新闻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作品 突发事件的报道 气象信息 证券信息和新闻 地图 司法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境外新闻与信息的发布与报道
为什么? 与知情权是否矛盾?
第一节 重要政务新闻
重要的政务新闻,是指执政党和国家的领 导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和事件、重 要文件以及有关领导人的重要公务活动等 这类新闻必须由国家通讯社即新华通讯社 统一发布,并由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 报》负责刊载
· 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 · 重要文件 · 重要会议新闻 · 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 · 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与会谈 · 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 · 重要人事任免 · 领导人去世
毛泽东逝世
为什么?
统一发布的口径和口子,可以避免多种版本的报道引起的混乱,以及 因着重点不同而引起的外界猜测和流言蜚语。 新华社发布 《人民日报》刊载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主席、副主席 国务院总理 中央军委主席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全国政协主席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作品 描写、记述或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和 生活情况的图书、报刊文章、音像制品、 电影、电视作品。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或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 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报道的总体原则是:及时主动、把握及时,正确 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有利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 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
2010年12月14日,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 告人李泽强法制观念淡薄,为泄私愤,编造虚假恐怖信息 并故意向他人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已构成编造、故 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鉴于被告人李泽强自愿认罪,可酌 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 条之一、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李泽强犯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审判决 后,被告人李泽强在法定期限内未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提 出抗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案
2013年7月30日,2元 救灾款,否则将要去首都机场,并附一张炸弹图片。这张 帖子在发帖半小时后,即被麦积公安分局发现,随后经过 天水市公安局和麦积分局调查,迅速查清发帖者是天水市 麦积区伯阳镇村民,其上网地址显示天津电信,近期多次 登录“天水贴吧”。经当地派出所核实,王某自春节过后 外出,与人合伙在天津开理发馆,具体地址不详。8月9日 ,麦积分局对王某涉嫌编造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案予以立案 ,同时对其家属讲法说事,进行了法制宣传,最终,在王 某父亲劝说下,王某连夜从天津赶回天水,并在父亲陪同 下投案自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