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概述课件
《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 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民” = 普通百姓 = “民间”
延伸 2、现代学者的阐释
1846 英 汤姆斯(William•J•Thoms)第一次
1878.10.第一个“民俗学会”英国 欧洲通用语 词 1922.12.北大歌谣研究会《歌谣周刊》第一
1927.11.中国第一个民俗学会 广州
1、理论界定困难 2、差异性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 五、民俗的分类
1、物质民俗 定义:指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过 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属于中国民俗多层次 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①农耕民俗
因气候 地形 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而产生的 农耕生产方法、农具使用、作物品种、生产仪 式和生产信仰等不同特点,并历代传袭的习俗。
③社会结构民俗(家庭、家族、亲族、村落、 社团、帮会等)
④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歌舞、工艺美术、 口传文学、民间戏剧)
3、意识民俗
定义:是深层次的民俗事象的总和,体现人们 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
(原始信仰、宗教信仰、民间神灵信仰、 各种禁忌、各种巫术)。
婚礼
“六礼”
1、纳彩:议婚
2、问名:卜算
“六礼”的核心: 孝道、三媒六证、期盼
三人 镜子、尺子、剪子、斗、算盘、秤
囍 ? 王安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 时” 还有: “红盖头”、“闹洞房”、 “属相禁 忌” 、
“抹红(黑)脸”
结婚戒指 欧美
婚俗的内涵和变异参考:
《河北省七夕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传统婚恋观与七夕文化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集》或《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
㈢、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㈣ 、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㈤、民俗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㈥、文化遗产工程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西里村大槐树” “定州大秧歌” 国家遗产 研究专著
第三方面 民俗旅游的架构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㈠、民俗旅游的主体
民俗旅游者定义: 指暂时离开自己的居所或常驻地,前往民 俗旅游地对民俗风情观光、消遣、娱乐、 参与、考察和领略的人。
《新时期传统婚俗的发展变异与社会影响 》
第二方面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 前言
旅游学 经济行为 、文化 文化创造
内容结构 历史文化旅游 深化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
定义: 民俗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
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 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民族区域), 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 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㈡、民俗旅游介体(介质)
定义: 指联系民俗旅游客体的桥梁与纽带,是推动 民俗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它的中心任务是 向民俗旅游者介绍民俗旅游客体,宣传民俗 旅游价值,将民俗旅游者安全送达民俗旅游 目的地,以及由目的地返回常驻地(或居 所)。
×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 一年半收回1.1亿元投资
二、民俗的近似定义 风俗 地理环境 和社会条件、社会需要 行为模式 生活惯制 习俗 地域性,阶层性,习惯和非强制性规范
礼俗 礼节仪式,道德规范 行为规范 强制性 三、民俗与近似概念的相互关系
1、客观的共存关系
2、微观上的差异性 ①范围的广狭不同
②功用的强弱不同 ③各自的传承时间不一样
四、民俗与近似定义共存的影响
中国民俗旅游概述
前言
近代大众旅游 50年代
民俗旅游
风靡
? 国内 省内
80年代 研究、开课
大学民俗旅游教材
《旅游与中国文化》 《中外民族民俗》 《中外民俗概论》 《中国民俗旅游》 《旅游与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方面: 中国民俗概要
一、民俗的定义 1、中国古代文献的界定
春
《管子·正世》:“料事务,
秋
察民俗。”
②、 参与型 民俗旅游
(体验型 民俗旅游)
王斯福(英)
欧达伟(美) 雷海伦(加) ③、考察型民俗旅游
赵 县 范 庄 ︻ 龙 牌
︼
④、娱乐型民俗旅游
二、旅游与民俗的关系
㈠、旅游为民俗资料传承做出了贡献
晋朝法显和尚 《佛国记》
宋朝梦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城市民俗)
式化:旅游行为、思维模式
⑧居住民俗 窑洞式、穹庐式、干栏式、上栋下宇式等。
⑨行旅民俗(含交通民俗)习惯、工具、仪式。 2、社会民俗 定义: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人之间、群体之
间相互关系的习俗。 ①人生礼仪民俗(育儿礼、成年礼、婚礼、寿
礼、葬礼)
②岁时节令民俗(农事节日、宗教节日、祭 祀节日、纪念节日、文化 旅游节日、庆贺节日、商 贸节日、社交节日)
1、民俗旅游的特质 ①旅游者以观赏民俗为主要目的 赵县范庄龙牌会 (庙会)井陉于家石头村 (住居) ②旅游地的核心旅游产品是民俗产品。 ③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云南丽江 2005年 38.6亿元、400万人次 ④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属性首位原则。 ⑤民俗旅游的大众服务原则
3、民俗旅游的类型 ①、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
亚型:水田农耕民俗和旱地农耕民俗。
五谷 麻、稻、黍、稷、豆<菽>
麻、麦、黍、稷、豆<菽>
②畜牧民俗
草原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民俗、汉族和部 分少数民族的辅助生产民俗。
③渔猎民俗渔猎民俗 亚型:渔业和狩猎 山林、江河、湖海地区的生产民俗 ④手工业民俗。 ⑤商业民俗。 ⑥服饰民俗
⑦饮食民俗(动物脂肪蛋白型、植物淀粉型)
1928.3.21. 《民俗周刊》 广泛
定义
“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 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 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 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 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 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 化积淀,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 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创造于民间,传承于 社会,并世代传承延续。”
3、纳吉:“订盟”、“订婚”。
4、纳征:(纳币)、“完聘”、“大 聘”、
5、请期:选“择过婚大期礼,”“。订“日回子礼””、 “提日子”
两 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
个 时
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和狗,
间 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
6、亲迎:迎娶新娘、哭嫁、上头、催妆、 铺房、亲迎、拜堂、合卺、闹房、 庙见、回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