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一轮)

第四节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一轮)


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原则:切断传染链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疫苗是用病原细菌、病毒等制备的,用于预防
微生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其作用是经注射、口服
或鼻吸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力。 疫苗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原微生物抗原 的稳定性。 疫苗的三次革命(见书第34页) 细胞水平 最 早:灭活或减毒的病原微生物 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蛋白质 分子水平 20世纪90预防传染病人人有责! 年代:DNA疫苗 分子水平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能够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病原 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
引起的疾病称为微生物传染病。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1、微生物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的传播——3个环节 传染源
能将病原微生物直接传播给宿主的生物 最主要的是染病的生物
传染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受染动物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C、病毒的特性 细胞内寄生,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性
B、病毒的类型 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包膜病毒
(DNA病毒)
吸附 (敏感细胞) 包膜与宿主细胞融合 衣壳水解、核酸释放
合成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质 组装成新的病毒 胞吐形式排出病毒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名目繁多的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14世纪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 18世纪天花曾使150万人丧生 20世纪流感死亡人数达4000万
鼠疫杆菌 天花病毒 流感病毒
还有疟疾、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霍乱、伤寒、 痢疾……
致病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 真菌、原生动 物等。
3、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传播途径
A、空气传播
飞沫核或飞沫
B、接触传播
触碰、接吻、性接触 接触口腔分泌物或伤口处
尘埃
C、媒介物传播
被污染的无生命的
母婴传播 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制品
媒介物
D、病媒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 物的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易感人群
对该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若能切断传染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就能抑制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原则:切断传染链 控制传染源
寻找传染源,并对可能的传染源进行隔离和医学 观察,以及在隔离的病房进行医治的过程。
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原则:切断传染链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定传播途径进行控制。
病原菌具有致病性是其重要的属性。 病原菌定居的位置有着高度的专一性。 感染的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
隐性感染 不出现明显的病症 潜伏感染 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
大量繁殖,引起 炎症、损伤细胞 分泌细菌毒素
显性感染 出现明显的病症
3、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毒的致病过程
A、病毒的结构 很简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