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张兴权钱进[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是人们毕生的一种追求,本调查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去调查和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试图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方法:利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安徽省5所]高校近1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论: 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较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根据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评价、躯体健康、兴趣发挥、精神状态、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在校大学生调查报告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
许多学者和媒体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
马斯洛根据他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该层次的幸福感就会提高,进而便会追求高层次的幸福。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
有关幸福感的研究是将主观的幸福感受进行量化,用具体的指标去测量。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从国外开始,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2004年做的“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与2006年公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凡响和激励讨论。
从幸福感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笔者检索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文章,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国外的测量工具,得出的结论存在很大差异。
另外,对老年人、教师等群体的实证研究较多,对特定群体——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较少。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调查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去调查和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试图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寻找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探讨有价值的对策,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可能的帮助。
二调查方法2.1 样本的选取调查对象为安徽省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5所高校分别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铜陵学院。
调查时间为2006年11月。
之所以选择这五所高校,是因为首先在学科上,这五所高校[size=6]涵盖了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偏工科类大学、农学类大学、偏文科类大学;其次这五所高校位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座不同的城市。
这四所城市在环境与经济生活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安徽省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
选取调查的学生为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大学生。
由于调查的目标是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没有将在校研究生与专科生列入调查对象。
由于中外[/size]合作专业的课程与其他的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二级学院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一般较好,因此将他们放到一起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类别。
本次施测共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167份,剔除废卷108份,最终有效问卷10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5%。
在最终的样本中,男生646人,女生413人;一年级285人,二年级299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5;理工科556人,文科348人,农学类49人,中外合作与二级学院学生106人。
2.2 问卷的施测本问卷采用分散施测方式,将“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发给各所学校的大学生。
要求被调查者认真阅读题目,独立完成。
2.3 数据处理本文所有的数据使用EXCEL表格和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4《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的编制2.4.1 主观幸福感的构成本次调查过程中将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为七个维度,分别为:外部环境、对生活的信心与预期、躯体的健康状况、精神状况、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兴趣发挥。
最后的主观幸福感是这七个维度的综合。
2.4.2 项目来源正如引言部分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量表的研究正处于发展的阶段,百家争鸣,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因此本调查没有采纳这些现成量表,而是尝试编制一份能够全面衡量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问卷来调查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在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量表的基础上,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现状以及本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了删除、修改和增补,通过初步筛选,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项目,经指导老师评定,编制了一个24道题的预备测验。
主要参考量表有:Fazio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Campbell 编制的“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量表。
2.4.3 项目组成在预备测验的24道项目中,测量外部环境、信心与预期、躯体健康、精神状态、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兴趣发挥的项目各有3、3、2、6、3、4、2道。
具体安排见下表:表1 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项目构成成分项目外部环境Q2 Q3 Q17信心与预期Q12 Q13 Q23躯体健康Q6 Q24精神状态Q5 Q7 Q8 Q9 Q10 Q21人际关系Q14 Q18 Q20自我评价Q11 Q16 Q19 Q22兴趣发挥Q4 Q152.4.4项目形式与记分方法问卷由一系列提问语句组成,要求被试者读懂题目后,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做出最符合自己状况的选择。
Q7、Q8采用十级评分制,Q24为填空题,其余的21题采用5级评分制的记分方法。
三调查结果3.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3.1.1不同学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图13.1.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总体幸福度状况:图23.1.3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图33.1.4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图43.2 几个关键项目的调查情况:在调查中发现:3.2.1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总体上差别不大。
图53.2.2八成的大学生认为未来竞争激励,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水平的预期为较高水平或高水平。
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数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景,也现实的承认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图63.2.3 八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可度较高,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
图73.2.4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才能和外貌的感到不满意。
图83.2.5四成以上的大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服务表示不满。
图93.3 不同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对各项目的看法3.3.1.不同学校的大学生表2 不同学校学生的方差分析结果归因安工大(n=703) 安师大(n=92) 铜陵学院(n=88) 安大(n=99) 安农大(n=77)F值M SD M SD M SD M SD M SD外部环境 2.74 0.63 2.96 0.68 2.54 0.63 2.94 0.63 3.06 0.70 11.07***信心与预期 3.83 0.52 3.86 0.49 3.86 0.55 3.94 0.43 3.58 0.53 5.59***躯体健康 3.43 1.10 3.51 1.12 3.52 1.04 3.62 0.85 3.20 0.88 1.92精神状态 3.59 0.57 3.80 0.70 3.50 0.68 3.76 0.52 3.83 0.47 7.36***人际关系 3.42 0.57 3.55 0.60 3.30 0.54 3.52 0.48 3.43 0.47 2.93*自我评价0.19 0.63 3.32 0.55 3.04 0.69 3.36 0.66 3.15 0.52 4.04**兴趣发挥 3.20 0.74 3.26 0.68 2.85 0.76 3.11 0.64 3.27 0.69 3.52***主观幸福感23.4 2.85 24.3 2.61 22.6 2.97 24.2 2.24 23.5 2.06 6.10***注:1)M=平均数;2)SD=样本标准差;3)*,p<0.05;**,p<0.01;*** ,p<0.001从表2可以得出:(1)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2)在外部环境、信心与预期、自我评价、精神状态、人际关系、兴趣发挥六个维度上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的看法存在显著的差异。
(3)在躯体健康维度上不同学校大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
3.3.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归因一年级(n=285) 二年级(n=299)三年级(n=270) 四年级(n=205)F值M SD M SD M SD M SD外部环境 2.78 0.61 2.03 0.65 2.67 0.67 2.87 0.66 4.45**信心与预期 3.87 0.50 3.80 0.55 3.83 0.49 3.81 0.54 1.00躯体健康 3.55 1.00 3.44 1.11 3.43 0.99 3.32 1.15 2.02精神状态 3.59 0.60 3.60 0.53 3.63 0.58 3.72 0.65 2.44人际关系 3.49 0.57 3.37 0.59 3.39 0.52 3.48 0.54 3.24*自我评价 3.20 0.63 3.15 0.63 3.13 0.62 3.37 0.58 7.31***兴趣发挥 3.31 0.68 3.22 0.75 3.00 0.72 3.13 0.74 9.26***主观幸福感23.8 2.89 23.4 2.85 23.1 2.66 23.7 2.54 3.77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方差分析结果注:1)M=平均数;2)SD=样本标准差;3)*,p<0.05;**,p<0.01;*** ,p<0.001从表3可以得出:(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
(2)在外部环境、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兴趣发挥四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看法存在显著的差异。
(3)在信心与预期、躯体健康、精神状态、三个维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
3.3.3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归因理工类(n=556) 文科类(n=348)农学类(n=49) 中外合作与二级学院(n=106)M SD M SD M SD M SD外部环境 2.72 0.64 2.81 0.01 3.01 0.74 2.93 0.58 6.12***信心与预期 3.84 0.52 3.85 0.49 3.68 0.54 3.77 0.28 2.11躯体健康 3.47 1.10 3.43 1.07 3.29 0.87 3.42 0.96 0.51精神状态 3.66 0.62 3.58 0.55 3.87 0.53 3.52 0.53 5.57**人际关系 3.41 0.57 3.48 0.52 3.42 0.46 3.33 0.64 2.30自我评价 3.32 0.66 3.17 0.59 3.18 0.50 3.13 0.59 1.57挥 3.16 0.75 3.18 0.71 3.21 0.76 3.17 0.68 0.15主观幸福感23.5 2.88 23.5 2.69 23.7 2.18 23.3 2.69 0.28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方差分析结果注:1)M=平均数;2)SD=样本标准差;3)*,p<0.05;**,p<0.01;*** ,p<0.001从表4可以得出:(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