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练习(2)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练习(2)

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课后练习(2)1.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义项①“暴”的常用义:a.凶暴,暴虐 b.损害,糟蹋 c.(p))显露,暴露 d.(p))晒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C.暴殄天物()D.虽有校暴,不复挺者()②“或”的常用义:a.或者 b.有的,有的人也许,或许 d.若,倘若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 )3.至莫夜月明( )4.敛赀财以送其行( )5.长乐王回深父( )6.南声函胡( )7.汝识之乎( )8.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南声函胡( )4.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夫子欲之。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④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夫晋,何厌之有?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⑧辍耕之垄上。

A.①② B.③⑤ C.③⑧ D.④⑦6.与例句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耶A.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B.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C.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D.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8.阅读下文完成1—5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则胜负之数数:数量。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D.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B.此言得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然则诸侯之地有限3下列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很有逻辑力量。

B.作者从“赂者”(韩魏楚)和“不赂者”(齐燕赵)两方面进行论述,引用历史事实来加以论证。

C.《六国论》行文纵横恣肆,语言绮丽华美,整散结合,气势逼人。

D.作者本意不在于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在于引出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放弃妥协苟安的政策。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请用“/”为下面划横线的文字断句。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苏辙《六国论》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C.此言得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

B.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C.后来秦国第二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

D.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对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是,错误的一组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言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兵器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水池,池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吞二周而亡诸侯侣鱼虾而友麋鹿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因河为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不拘于时参考答案:1.答案:①c a b d ②c b a b解析:2.答案: 1.“厌”通“餍”读yàn,满足 2.“当”通“倘”,读tǎng,如果 3.“莫”通“暮”,读mù,傍晚 4.“赀”通“资”,读zī,钱财5.“父”通“甫”,读fǔ,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6.“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7.“识”通“志”,读zhì,记住8.“考”通“拷”,敲打解析:3.答案:“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解析:4.答案: .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解析:5.答案: C解析: 1季氏欲伐,我们两个做家臣的人都不欲伐。

3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之:到...去南:南行,往南去;也有剪掉头发或闭门不出,又或装疯而不知逃到何处的,之,动词活用名词;4之,指示代词,这。

二虫,指蜩与学鸠。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7之,我。

6.答案: C解析:例句,唉!难道这是真的吗?是做梦呢?还是传送消息不确实呢?其,表选择关系的疑问语气词。

A成语,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B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能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吗?比喻一发不可收拾。

其,表反问语气助词。

D如果这件事情成功的话,那就是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如果这件事情不成功的话,我就用死来答谢您的恩情。

其,如果,表假设。

7.答案: C解析: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答案: 1.B 2.D 3.C4.(1)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国的)祸患。

(2)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5.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解析: 1.数:运数,命运。

2.D那么 A介词/连词 B代词/助词 C并列连词/转折连词3.语言朴素简劲9.答案: 1.C 2.D 3.C4.(1)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2)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