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紧急应变计划

紧急应变计划

紧急应变计划
1.目的
1.1 程序识别了可能对人员、环境造成影响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并提供相应的应急指导和响应措施,
从而预防或减少给人员、财产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

3.定义
3.1 紧急事件:所有可能对公司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重大威胁影响的突发自然灾害和事故。

3.2 紧急应变组织:处理公司所有紧急情况的人员组织结构。

3.3 PPE (个人防护用品):紧急疏散或救援时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

4.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批准此程序,并确保定期审阅程序,及完成演习。

环境健康安全部负责建立、维持并更新此程序
所有人员有责任了解和执行此程序中的要求
4.2 紧急应变组织
由紧急应变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协调员、紧急疏散与人数清点小组、避难引导警戒组、现场搜救与消防灭火组、救护组、公关/发言人、设施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化学品泄漏处理组组成,4.3 各紧急应变组织工作职责如下:
5.工作程序
当出现各类事故时,参照《应急预案》中的工作流程执行。

6.审阅
环境健康安全部负责每年或根据需要更新此程序。

如以下:
1.紧急应变人员名单变更
2.在演习中发现的不足
3.在真实或模拟紧急事件中无法执行计划
4.工厂发生变化(如新厂房、工艺、临近工厂、化学品或燃料等。


5.外部机构发生变化。

7.培训
所有人员必须接受此程序的培训,熟悉程序指导和要求。

此外,工厂应急救援小组应接受一些专业的培训,如消防技巧、初级急救等。

由安全健康环境部安排。

8.演习
8.1 每年至少进行2次演习,并测试其实效。

报告将描述演习的情节,演习的方案以及整改措施追踪。

这些有助于记载演习过程,提高紧急应变能力。

8.2 应设置多种情节以测试不同的紧急应变状况。

如有可能,通报、联合外部机构和临近工厂。

紧急应变应涉及完整的紧急应变组织。

8.3 演习类型
书面演习-为了培训目的使用以往的程序或测试新的或修改的程序。

允许所有的成员都参与以便提升厂区紧急应变。

功能演习- 测试个人应变,培训效果及程序的完整性。

确保全厂参与。

与涉及的团队进行的功能演习-涉及到外部机构,如消防局、临近工厂、医疗机构或危险化学品反应中心。

这类演习允许本地外部机构熟悉宣伟并测试公司与外部交流的关系。

8.4 每年2次的演习中,只能有1次演习是书面演习。

真实的工厂紧急事件不是演习,同样情节的演习只能算是一次演习。

8.5 演习应不时在主要人员缺席时执行,以测试其代理人的实战效果。

在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演习能够测试在最坏环境下的紧急准备。

不同的演习尽可能从不同方面来评估,而不是单一情节的重复。

8.6 环境健康安全部负责完成演习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