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A、强调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B、研究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A、集中研究心理因素(如动机、个性、焦虑、认知等)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B、不但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还要研究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心理健康的作用;B、具体研究锻炼者参与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体育锻炼成瘾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答:(1)强大的动力作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三)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的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四)如何利用运动兴趣各种品质激发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答:
(补充)兴趣形成经过是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
运动兴趣的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
分类:根据内容分: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倾向性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广泛性分: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有趣、乐趣、志趣
第四章:
(七)如何学生体育成就运动动机的培养?
答:(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2)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
(5)端正体育态度
(八)如何保证竞争对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竞争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提高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竞争有:个体间、团体间和自我竞争三种形式)
(1)采用多种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展现自我
(2)在三种竞争形式中,以团体间竞争为主,培养竞争精神,激发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意识(3)个体间竞争按能力不同分开,以便获得同等获胜的机会
(4)竞争活动要适量
(5)注意竞争目的,不为获胜,只为彰显自我,提倡相互鼓励、互助,防止骄傲和自卑心里出现。
(九)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个人见解)
答:(1)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进步或后退情况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2)过度表扬或批评会产生不良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以正面表扬为主,注意恰当地运用批评(“默默强化”效应)(多鼓励、严要求和适当、适度批评)
(十)如何端正体育态度?
答:
(补充)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第五章:
(十一)团队目标设置、确定目标团结需要注意哪些?
答:团队目标设置注意:a、不设高不可攀的目标
b、不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
c、制定目标,不需要用太多的文字和数字,要简洁、可操作。
d、设置团队目标要让所有成员知道
确定目标团结注意:
(十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目标定向?
答:学生的成就目标与学生的成功、运动目的、学习策略等有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课堂气氛对于形成恰当的目标定向有积极的作用。
(A)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选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提供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机会)(B)合理的评价方式(形成性、总结性评价方式)。
(补充)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上;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供运动表现;
(3)能上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
(4)能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团队目标的作用(功能):(1)具有凝聚作用(2)具有导向作用(3)具有激励作用第六章:
(十三)什么叫归因训练?在体育训练中,归因训练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答: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目的: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地比较个体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
(十四)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内部因素:a、个性特征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性别e、年龄二:外部原因:a、社会文化背景特征b、运动项目特征c、训练年限d、比赛结果
(十五)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措施?
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措施: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第七章:
(十六)体育锻炼与人格认知功能有何关系?
(十七)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十八)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些中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退出了。
你将遵循什么原则给他们指导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