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 具体内容见P56-57 • 通过分工与 贸易,每国都可消费生产可 贸易, 能性曲线以外的商品组合, 能性曲线以外的商品组合,即突破了贸 易前PPF对消费的约束 对消费的约束, 易前PPF对消费的约束,获得更大的福 利。 • 3。国际贸易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国际贸易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国际贸易下的相对均衡价格 就是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 价格。 注意 注意: 价格。(注意:需求状况会影响价格的确 定和利益的分配) 定和利益的分配)
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从机会成本不变到机会成本递 增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情况 机会成本不变( 形状?) • 1。机会成本不变(PPF or PPC形状?) 机会成本不变 形状 • 2。机会成本递增 。 • 3。机会成本递减(PPF形状?) 形状?) 。机会成本递减( 形状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机会成本不变的
• 1。A、B两国分别在 和Y的生产上具有 。 、 两国分别在 两国分别在X和 的生产上具有 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分别作出两国的 PPF。 。 • 2。边际转换率(MRTxy): 每多生产一单 。边际转换率( 而少生产的Y数量 位X而少生产的 数量。也是 的边际成 而少生产的 数量。也是X的边际成 其大小用PPF上点的斜率表示。 上点的斜率表示。 本。其大小用 上点的斜率表示
七、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
• 1。贸易所得分为 贸易所得分为: 贸易所得分为 交易所得:生产组合不变,单纯由于 (1)交易所得 交易所得 贸易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利益 (2)分工所得 分工所得:完全由分工带来的利益。 分工所得 (P59) 2.一般不作区分,直接分析总的贸易所得
八、两国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封闭条件下的总体均衡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P*c/P*w) (Pc/Pw) 小麦数量 W A C
F
E CIC3 D
CIC2 B 0 C CIC1 布数量
• 4。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 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 • A国PX/PY=1/4, B国PX/PY=4, 国 国 所以A国和 国分别在X和 上有比较优势 国和B国分别在 所以 国和 国分别在 和Y上有比较优势
问题1: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 什么?
• 所有要素都同质吗? 所有要素都同质吗? • 商品中要素投入比例都固定吗? 商品中要素投入比例都固定吗?
问题2:两国的PPF为何不同?
• 两国拥有资源一样吗? 两国拥有资源一样吗? • 两国生产技术一样吗? 两国生产技术一样吗?
三、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五、成本递增下的贸易基础与 所得
• 1。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表现了两国 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表现了两国 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 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 不同的比较优势 不同的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 互利贸易。 互利贸易。 • 2。作图分析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 分析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 分析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
D
Q
作业
• 生产每单位 需投入2L,6K;每单位 需 生产每单位X需投入 , 每单位Y需 需投入 每单位 投入4L,2K。国际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 投入 。国际贸易前, 国每单位劳 动价格为100$,每单位资本价格 动价格为 ,每单位资本价格20$;B国 国 每单位劳动价格为60$,每单位资本价格 每单位劳动价格为 , 20$。 。 • 1。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分工? 。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分工?
• 1。分析:两国有相同的PPF,但有不同 。分析:两国有相同的 , 可以通过贸易获利? 的CIC, 是否 可以通过贸易获利? • 作图分析见黑板。 作图分析见黑板。 • 可知,即使两国 可知,即使两国PPF相同,但只要偏好 相同, 相同 不同,仍可产生互利贸易。 不同,仍可产生互利贸易。
• 思考:如果两国CIC相同,但PPF不同, 思考:如果两国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是否还有互利贸易呢?作图分析。 是否还有互利贸易呢?作图分析。
图3.2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 小麦
P1=1
中国
美国
100
S1
50 30 25
P0=1/2
70
C1
C0(S0)
C1
65
CIC1
P0=1.25
CIC1
C0(S0)
S1
0 50 70 100
CIC0
0 28
CIC0P1=1100布30 80二、相关概念和图形
需求方面: 需求方面: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CIC)
– 无差异曲线 (复习) 复习) 复习 – 社会无差异曲线
小麦
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CIC3 CIC2 CIC1 布
问题:为何MRSxy递减?
• 与边际效用递减有关(如何解释?) 与边际效用递减有关(如何解释?)
四、孤立均衡(封闭条件下)
• 1。A、B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在无 、 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 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 外贸时,生产组合点与消费组合点重合, 外贸时,生产组合点与消费组合点重合, 达到均衡状态 • 2。此时,生产(消费)点正是PPF与能达到 的最高CIC的 切点 公切线斜率就是国 切点,公切线斜率就是国 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 作业
判断 • 1、一个产品不可能同时既具有绝对优势,又 、一个产品不可能同时既具有绝对优势, 具有相对优势。( 具有相对优势。( ) • 2、单纯从贸易利益来看,小国参与国际贸易 、单纯从贸易利益来看, 通常获利更多。( 通常获利更多。( ) • 3、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 、 斯·孟。( ) 孟 • 4、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货币差额论。( ) 、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货币差额论。( • 5、只要给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条件,双方 、只要给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条件, 必定形成互为有利的国际分工 ( )
• 1.与个人的无差异曲线比,有相同的四个 与个人的无差异曲线比, 与个人的无差异曲线比 特点(哪四个?) 特点(哪四个?) • 2。作用:表现国家福利的变化 。作用: • 3。 MRSxy: 保持同样满足程度(在同一 保持同样满足程度( 。 条CIC上)的前提下,多消费一个 而必 上 的前提下,多消费一个X而必 须放弃的Y数量 数量。 须放弃的 数量。其大小用线上点的斜率 表示。 表示。
小麦


小麦
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机会成本递增的


小麦
机会成本递减的PPC 机会成本递减的

一、总体均衡分析
• 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or PPF) 供给方面:
小麦数量 W
A B C D
0
R 大米数量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总体均衡分析(ppc--机会成本不变) 总体均衡分析(ppc--机会成本不变): (ppc--机会成本不变
六、完全专业化和不完全分工
• 1。固定成本条件下 固定成本条件下 (1)两国规模相当,可以完全分工 )两国规模相当, (2)小国和大国之间:小国可以专门生 )小国和大国之间: 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大国两种产品 都要生产
• 2。递增成本条件下 。 无论国家大小,都是不完全分工。 无论国家大小,都是不完全分工。 原因:随着一国生产更多的X, 的机会成 原因:随着一国生产更多的 ,X的机会成 本不断提高;另一国生产更多Y则 的机 本不断提高;另一国生产更多 则Y的机 会成本不断提高(所以X的机会成本在不 会成本不断提高(所以 的机会成本在不 断下降), ),这样两国的相对价格就不断 断下降),这样两国的相对价格就不断 接近,直到相等。 接近,直到相等。
二、局部均衡分析
(一)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图3.3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美国大米市场
P(千元)
P(千元) Sx
P(千元)
S
1.0
出口
S
1.5 1.0
1.5 1.0 DM 进口
0.5 0.5 D Q Q
相关主题